博罗县城发展日新月异(航拍照片)。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贺小山
继央视之后,央媒再次聚焦博罗。7月11日,《人民日报》在要闻02版“走进县城看发展”栏目,以《广东博罗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美环境 强产业 惠民生》为题报道了博罗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情况。《人民日报》客户端、中新网等进行了转载。《经济日报》在要闻03版“走进县城看发展”栏目以《广东省博罗县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坚持错位发展建设产业集群》为题报道了博罗的产业发展。
两大央媒从不同视角看博罗发展
《人民日报》深入基层,通过走乡村、看产业、察民生,以百姓的感受和视角为切入口,对博罗县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建设等三大方面进行了报道。报道聚焦了“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给示范带各村的村容村貌、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以细节反映博罗乡村振兴的大成效。同时,以百姓的切身感受为聚焦点,展示博罗在民生建设尤其在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方面给群众释放的红利。在产业方面,则走访了位于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的正威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和位于博罗县龙华镇的广东小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这两个博罗新材料和电动车产业的代表企业,以点带面,展现博罗产业的蓬勃发展。报道指出,美环境、强产业、惠民生,一个驶入城乡融合发展快车道的博罗县正呈现在人们面前。
《经济日报》则侧重报道博罗的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报道中分析了博罗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介绍了博罗产业发展的成果。报道中提到,博罗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产业强县、项目为王,抢抓广深莞科技产业转化量产和优质企业转移的机遇,坚持错位发展,引进优质项目,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项目不断集聚博罗,涵盖高端智能设备、生命健康、电动车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持续为地方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同时,把园区作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打造定位清晰、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产业大平台。报道中还提到,博罗把乡村振兴作为产业发展的另一个突破口,重点打造“环罗浮山”“东江画廊”“百里茶香”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做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三产融合”新业态。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据了解,近年来,博罗县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构建与大湾区内各大核心城市交通互联互通、产业高度融合发展互相支撑的新格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在推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博罗坚持整体谋划、差异化发展,革新发展理念,强化沿莞临穗的区域联系,积极承接深圳等先发地区产业、功能等转移,按照各镇街资源禀赋和发展功能定位划分沿东江经济带、环罗浮山“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和东部乡村振兴区三大区域,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
坚持产业强县,推动实体经济的长足进步和长期繁荣。该县笃定产业强县、项目为王的心志,坚定走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道路,在建设产业平台、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上狠下功夫,加强与广州、深圳、东莞的产业协同,打造产业圈。其中,产业平台破局成势。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列入惠州市重点建设的“3+7”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大力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动车、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全力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类优质项目。为了助力产业发展,该县还积极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该县全面实施“营商环境综合提升年”行动,开展“数字赋能”政务服务提质行动、行政审批提速提效行动等五大行动,细化落实20条举措,打造“成本更低、办事更快、服务更优、过程更透明”的县域营商环境福地。目前,该县已在全市率先成功创建“无证明城市”,并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门、只到一窗、只跑一次。
另外,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前列。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加快打造成乡村振兴广东范例;“百里茶香”示范带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路径日渐成型,“东江画廊”示范带全面推进、成效初显。同时,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所有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获评“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