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来了,学生没有了繁重的课业负担,但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眼睛伤害更大,同时假期也是孩子检查眼睛和预防近视的关键时期。为引导青少年科学用眼、规律作息、主动预防近视,惠州市疾控中心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答疑解惑,提供科学指导。
主动预防:早检测早预防
市疾控中心提醒,儿童青少年暑假可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自我视力检测,关注眼健康。家长可主动观察和询问孩子有无眯眼、皱眉、视物模糊等现象,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不要相信近视可治愈、近视度数可降低等虚假广告。发现近视、矫正近视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
户外运动:不宅家多户外
户外活动多长时间,对预防近视有效?科学研究证明,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率。一般建议每天户外阳光下活动不少于2小时,或者每周累计达到14小时。户外活动的关键是“户外”,而不是活动内容、方式和强度等。
市疾控中心表示,暑假天气热,很多人不想出门,但室内运动对预防近视效果不理想。室内运动视野不开阔,光照不如室外,而户外光照才是预防近视的关键。即使室外温度较高,在做好防暑的情况下也要经常到户外活动。居家可到阳台或窗边,多接触阳光。室外的光照强度大于室内,即便是阴天,室外的光照强度也远比室内大得多。阴天户外活动也有一定的近视防控效果。
值得提醒的是,在室外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跑步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在打球时,双眼做远近调节运动,可以锻炼睫状肌,有利于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视疲劳。
学习阅读:正姿势亮度足
长时间阅读纸质书会不会伤害眼睛?市疾控中心表示,纸质阅读相对电子视屏,对眼睛的伤害相对较小。学习姿势不端正、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会造成眼损伤。学生看书学习要注意适时休息,持续用眼时间最长不超过50分钟。
不正确坐姿是诱发近视的常见原因之一。暑假缺少了老师的监督,在家学习阅读时不要趴在桌上或躺在床上,更不能在行进的车厢里看书。书写阅读时要保持头位端正、肩膀端正,要坚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
电子产品:选屏幕控时长
暑假在家,视屏时长多久比较合适?市疾控中心表示,小学生视屏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2.5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视屏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4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观看电子屏幕的最佳用眼习惯建议是看屏幕20分钟后,要抬头眺望6米外(20英尺)远处至少20秒以上,即遵从常说的“20-20-20”口诀。
视屏使用的电子产品,建议使用的次序为投影仪、电视、电脑、平板、手机。屏幕越大越好,最好是使用能调整屏幕亮度的液晶屏幕。应注意的是,当周围环境过亮时,需要将屏幕亮度调亮;当周围环境过暗时,屏幕的亮度也需要适当调低。还要注意看手机、电视或者电脑时间不能过长,若感觉到眼睛不适可以眺望远处。
规律作息:睡眠足不挑食
市疾控中心表示,充足的睡眠不仅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十分重要,还影响到视力的发育。建议家长以身作则,督促孩子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幼儿园、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
此外,还要均衡饮食,少吃甜食、含糖饮料和油炸食品。有些孩子偏食或挑食,眼睛生长发育和维持功能所需要营养供给不足,会对眼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家长要做到食谱多样化,引导孩子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鱼类、豆制品和鸡蛋等优质蛋白,也可适量食用胡萝卜、蓝莓等富含对眼睛有益的维生素的食物。
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通讯员惠疾控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