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从“五个重点三个层次”推动乡村振兴

发展产业健骨 提升颜值塑形

2022年07月12日惠州日报惠城新闻
字号:T|T
    《方案》提出,今年要实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4%以上。

《方案》提出,今年要实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4%以上。

    农村要变富,产业要先行。

农村要变富,产业要先行。

    惠城农村面积有870平方公里。

惠城农村面积有870平方公里。

    各镇(街)农村根据各自资源禀赋找准发展突破口。

各镇(街)农村根据各自资源禀赋找准发展突破口。

五个重点

01

强根

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抓好粮食安全这个根本保障

02

造血

持续开展造血式帮扶,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03

健骨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为高质量振兴提供强力骨架支撑

04

塑形

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

不断提升农村整体形象

05

铸魂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实现乡村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

三个层次

01

核心区

要实现城乡一体

02

城郊结合部

要实现城乡互补

03

传统农业片区

要实现三产融合

建设一流中心区,要有一流的乡村振兴作为支撑。为实现“惠城的乡村振兴要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7月8日上午,惠城区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会议重点解读了《惠城区2022年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惠城区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资源统筹,以城带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惠城区农村面积8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以上。惠城区同时也有着“市区一体”这个最大优势。乘着“市区一体”的发展势头,惠城乡村振兴工作的方向是什么?发力点在哪里?如何整体布局、分类推进,蹚出一条新路子?

“‘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就是争创一流,乡村振兴工作体现一流水平,好的方面要继续保持、争创先进,不足的方面更要补强短板、努力赶超。”惠城区委书记曹洪彬在大会上说,着眼一流,重点要在强根、造血、健骨、塑形、铸魂上等五个重点发力。

强根,就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抓好粮食安全这个根本保障;造血,就是持续开展造血式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骨,就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为高质量振兴提供强力骨架支撑;塑形,就是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整体形象;铸魂,就是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乡村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

曹洪彬认为,要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各镇(街)的农村要根据各自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发展前景找准突破口,以三个层次来“破题”:一是核心区要实现城乡一体。桥东、龙丰、江南、江北、河南岸的农村数量较少,和城市享有同等的公共基础服务配套,城中有村、村中连城的格局基本稳定,接下来主要就是搞好村庄的人居环境,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二是城郊结合部要实现城乡互补。小金口、三栋、马安、水口等镇(街)距离市中心比较近,可以考虑借力城市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引导培育集生产、销售、农旅、科普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三是传统农业片区要实现三产融合。汝湖、横沥、芦洲等传统农业大镇,一方面要立足耕地面积大、农产品品种多、产出率高的特点,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保证粮食产量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要发挥近山傍水的生态优势,发展休闲康养等产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后花园”。

此外,会议还要求加强党的领导、要素保障和合力凝聚,聚焦粮食生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奋力推动“三农”工作提质增效。

方案解读

从八方面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会议重点解读了《惠城区2022年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突出重点项目指标,做到任务条目化、指标数据化,提出今年要实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4%以上。

《方案》从8个方面、35类重点项目、73项“硬任务”,阐述如何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化农业基础支撑、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等8个方面。

高标准打造精品村示范带

“集中火力、深耕细作”示范样板,让乡村振兴工作亮点更显、标杆更高。《方案》提出,将高标准打造10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品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巩固提升汝湖镇、横沥镇等2条示范带,新增启动建设2条示范带。开展新一轮农业公园建设,创建市级农业公园2个。

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亮牌提醒,闭环推进”,惠城高质高效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镇、示范村“三级同创”。加快推进横沥镇城乡融合发展试点(省级)建设,探索城乡融合经验。持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建设,做强主导产业,发挥好圩镇上连县城、下连乡村的枢纽作用。

农村要变富,产业要先行。《方案》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模式。扶持做强做大区域品牌,深入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有条件的镇实现“一镇一园”。

今年计划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建设村级供销社5家、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示范家庭农场1家;到2024年建成1个示范性美丽渔场。

推动80%以上村达美丽宜居

为让农村天更蓝、水更绿、家园更美好,在乡村建设中,惠城将开展“持久战”,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该区将巩固“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全区75%行政村要完成“三线”整治,75%行政村要完成“两违”建筑整治清拆。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该区将开展“五美”专项行动,建设“四小园”,推动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实施美丽圩镇攻坚行动,促进乡村绿化提质增效。推进50个行政村“厕所革命”提升工作。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完成1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0个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实现“多规合一”。

同时,丰富乡村治理新模式。惠城通过积分制、清单制、数字乡村等方式方法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管理平台。实施“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工程,提升农村治安防治“最后一公里”质量。

建设乡村振兴特色人才基地

强化现代化农业基础支撑,主要是推动土地、资金、基础设施、人才等要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惠城将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推动“四好农村路”、村内道路、村内巷道建设及通建制村公路“单改双”,完成村内干路路面硬化17.07公里。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

医疗卫生是群众最为关切的民生福祉。《方案》提出,要全面实施“区管校聘”制度,完善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造升级横沥镇卫生院为“第二人民医院”,向7间空白村卫生站派驻村医,100%村卫生站实现医保直接结算。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养老机构。

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行动。发挥金融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推动金融资源配置到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对接承接乡村振兴金融要素下乡主体。要让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确保达成金融机构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快落实和规范乡村振兴用地保障机制。安排不少于10%的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新编区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农村建房需求和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行动,落实点状供地政策,优先保障乡村产业用地需求。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方案》提出,将拓展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功能,建设乡村振兴特色人才基地,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工作及激励机制,千方百计吸引和用好人才。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周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