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七夕

□江利彬

2022年08月06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七夕,一个起源于牛郎织女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的日子。在这一天,诗人们或吟咏爱情,或抒发情意,或诉说离合,留下一首首千古传颂的佳作。此刻,让我们轻叩诗词的大门,到古诗词中寻觅七夕,寻觅古人们的浪漫与深情。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是唐代林杰的《乞巧》,写的是七夕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纷纷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看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人世间的男男女女一边望秋月,一边乞巧,希望月老牵过的万条红丝中有一条是属于自己的。此诗颇具趣味,且有丰富的想象力,更婉转地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美好的愿望与期盼。期盼着,有这样一个她,温婉娴静,悄悄走进自己的心里,好似李贺含蓄的语调般,“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蕴藏着一缕情思,看似平淡,实则无限缠绵。

缠绵着,时常将她想起,等待再次重逢。如唐代李商隐所言,“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他心中的她去了另一个世界,如今又是一年七夕,牛郎织女的爱情,仍然在人间流传着,令孤独的他神往不已,他说:怎样才能让这世上的死别,换得每年一次的相逢呢?此情,堪比纳兰容若,他亦是在七夕这天,勾起了对妻子的思念,“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此词,饱含思念,字字含情,充分流露出诗人的悲痛心情,亦表达了他最为深情的怀念。

怀念着,无奈两地分离,就连一身才情的李清照也无法避免,她道:“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想想,天上的牛郎织女,今夜尚能聚首,而人间的恩爱夫妻,此刻却两地分离。细读此词,便能品出她浓重的离情别绪,为七夕这一节日添上了几分凄凉的意味。

凄凉,又何必凄凉呢?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相遇,再见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宋代秦观便看得豁达通透,“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了,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拘于一时呢?一切,只在于我们的心境,无关其他。最重要的,仍是珍惜眼前人,琴瑟和谐,一起享受当下的欢乐时光。

在诗中邂逅七夕,亦邂逅了一幕幕的欢聚与别离,有美好,也有悲伤,但拥有过的,便是可贵的幸运,它将化为温柔的白月光,融入我们的记忆里,被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