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布。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个人注意事项有哪些?日前,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接受惠州日报记者采访,对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问: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个人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公众应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坚持戴口罩、“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自觉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
问:7日内有低中高风险区旅居史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中、高风险区人员原则上不来返惠,特殊情况确需入惠的,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和隔离管控措施;7天内有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直辖市为乡镇、街道)的其他地区(即低风险区)、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旅居史人员,要提前向目的地社区(村)、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告,在第一落点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他低风险区来返人员无需报告。无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人员,实行第一落点免费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
问:入境人员管控措施有哪些?
答:实施“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在集中隔离的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的第3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在第一入境地隔离时间不足10天,入惠后补足10天。对在第一入境地集中隔离期满人员,全程指导,来惠后专人专车“点对点”闭环接返。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须外出时要向包联人员报告,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问:对7日内有低中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的管控措施有哪些?
答:7日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在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7日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采取7天集中隔离;7日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实施“三天两检”,纳入社区管理,严格落实“四不得”,即:不得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得前往人群聚集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前往网吧、电影院、健身房、KTV等密闭、半密闭场所。同住人员尽量减少外出,“点对点”上下班,72小时内至少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管理期限均自离开风险区域算起。
问:常态化防控下的多渠道监测预警防控网络包括哪些监测内容?
答:1.医疗机构就诊人员监测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发现可疑患者后,要在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也可同步进行抗原检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对所有发热患者和其他无发热的可疑患者、不明原因肺炎和住院患者中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所有新入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对上述人员进行抗原检测。
2.风险职业人群监测
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进口冷链食品储存加工企业一线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作业期间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相关医务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等其他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快递、外卖、酒店服务、装修装卸服务、口岸管理服务人员以及交通运输服务、商场超市和农(集)贸市场工作人员,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以外的工作人员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
与入境人员、进口冷链等货物及环境直接接触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要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执行“X+7”,即X天封闭管理作业+7天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3.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精神专科医院、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人员,监管场所、生产车间、建筑工地等人员密集场所,常态化下应做好相关人员症状监测。
4.社区管理人群监测
纳入社区管理的新冠肺炎出院(舱)感染者及其同住人员在出院(舱)后第3、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和密切接触者等风险人员、区域协查人员、涉疫场所暴露人员、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等,按照防控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
5.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监测
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前采集隔离房间内物品、环境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普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定期开展环境核酸检测。
6.进口物品及环境监测
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加工、运输、存储等场所适当开展抽样环境检测;对口岸中来自高风险国家和低温运输环境的进口货物及其货舱、货柜、车厢、集装箱和货物存放场所开展抽样核酸检测,冬季低温条件下可增加检测频次和抽样数量。对城市中有冷链食品批发销售的大型农贸(集贸)市场的环境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对大型海运进口冷冻物品加工处理场所可定期开展污水监测。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周鑫 何敦豹 郭家亮 何皓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