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答 专家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缩短管控期限不会增加疫情传播风险

2022年08月19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8月10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记者所提的多个问题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以简称“新版防控方案”),专家分别对相关内容作了解读。专家表示,新版防控方案更加突出体现精准科学防控理念与措施,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新版防控方案对各项常态化措施的落实以及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备受关注的新型变异株防控,专家表示,实践证明新版防控方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行之有效的。

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多为2~4天

在新版防控方案中,中高风险区降级的主要标准涉及的时间范围、对发生疫情地区旅居史的追溯,都缩短到了7天,这是否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韩孟杰解释道,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性和精准性,2022年4月至5月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绝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检出。基于研究结果和国内多地的防控实践,新版防控方案对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以及中高风险区的管控周期进行了优化,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确定了集中隔离、中高风险管控时间以及来自中高风险区的追溯时间均为7天,并确定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封控措施,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在封管控期间,按照防控方案的要求,科学开展核酸检测。对尚未转运的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人员、核酸混检阳性的待复核人员、行动不便的病人以及高龄老人等特殊人员实行上门单采单检。

韩孟杰表示,对于曾发现阳性感染者的楼宇、院落要落实上门采样,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先行抗原检测,阴性后再安排有序的核酸检测。对于非入户检测,明确要加强现场组织管理,实行专人引导,分时分区,固定路线,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这些措施已经在大量的实践中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在严格做好以上社区人员管控和核酸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缩短管控期限并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

新版防控方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有效

新型变异株的防控备受社会关注。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表示,当前,各地都按照新版防控方案的要求,立足于快速精准做好风险管控,积极应对。可以看到,几乎每一起疫情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这也反映出新版防控方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行之有效的。

董小平说,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强,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有所增加,这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挑战。新冠疫情处置过程中第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早发现”,新版防控方案开展了人、物、环境等8大类多渠道的监测预警,这些多渠道的监测既有常态化时的监测,比如医疗机构的就诊人员监测,风险职业人群监测,进口物品及环境、药品监测,也有涵盖了疫情出现重点部位的监测,比如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社区管理人群、集中隔离场所和医疗机构的监测。同时,也关注到新型变异株的监测和溯源的问题,比如病毒基因变异的监测。新版防控方案更加突出体现精准科学防控理念与措施,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新版防控方案对各项常态化措施的落实以及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只要口咽拭子采集操作规范造成漏检的风险极低

新版防控方案中,入境人员解除隔离时核酸检测的“双采双检”要求,优化为仅口咽拭子“单采单检”,不再采集鼻咽拭子。对于这一做法,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表示,新版防控方案中优化了入境人员解除隔离时的核酸检测,采用口咽拭子的“单采单检”。这个调整是根据两年多以来新冠疫情防控的具体实践所产生的大量科学数据做出的。虽然有些研究显示出鼻咽拭子的病毒检出率要略高于口咽拭子,但是在具体的大量的样本实践当中,并没有发现这两种检测方法在入境人员解除隔离时的病毒核酸检测上存在着明确的统计学差异。此外,鼻咽拭子采集时,对于采集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被检测者如果有鼻腔疾病,或者是外伤,也不适合进行鼻咽拭子检测。根据具体实践的结果,认为只要口咽拭子采集操作规范,造成漏检的风险是极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