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三院两批援册亨医疗队完成交接工作。 本版图片由惠州三院提供

惠州三院专家在册亨县人民医院为当地患者手术。
从惠州到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跨越千里,山海情深。2021年5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惠州三院”)的5名医疗专家承载惠黔情谊,踏上了前往册亨县人民医院的旅程,拉开了惠城区卫生健康系统赴册亨县开展东西部紧密型“组团式”医疗帮扶的序幕。
东西部医疗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开展,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卫健委等部委发布“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部署,“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对口帮扶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人民医院”赫然在列。
带着党和国家赋予的重任,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坚决扛起深化东西部协作政治责任,组建了“组团式”帮扶医疗队,一批又一批医疗专家和管理专家带着初心和使命,奔赴千里,来到册亨县人民医院,尽己所能,与当地医护同行并肩作战,共同托起了当地群众的“健康梦”。
关键词
第一批援册医疗队
奔赴千里 矢志践行精准医疗帮扶
册亨,位于贵州省西南边沿,南北盘江的交汇处,这里居住着布依族、苗族等20多万少数民族群众。2021年5月,这座小城迎来了新的“健康守门人”,一段全新的小城故事正在逐章上演和书写。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国家战略也从脱贫攻坚进入到乡村振兴,县区级基层医院对健康中国战略顺利实施承担着重要任务。为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号召,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手中接过对口帮扶册亨县的接力棒,正式拉开惠州市惠城区与黔西南州册亨县卫生健康系统东西部医疗协作序幕。
惠州三院急诊科黎德庆、泌尿外科张东江、神经外科魏小兵、心内科胡良巧、产科杨秀莲、关节外科张文宙、放射科钟文滨等7位医生主动请缨,成为惠州三院第一批派驻册亨县的医疗队员,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过硬医疗技术和担当奉献精神,书写着医者温度和人文情怀。
让“不能”变成“能”
带来“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
家住册亨县坡妹镇同心村的朱阿姨,2014年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后,由于肿瘤巨大且已经破坏了颅骨,以钛网修补。术后一年钛网外露,因手术难度大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疗。7年来,朱阿姨多处头皮感染后坏死缺损,头部流脓,臭味难耐,痛苦不堪。
2021年6月,魏小兵主动来到她面前,为她进行了仔细诊疗后告诉她:“相信我们,这个手术,我们能做。”几天后,在魏小兵的带领和指导下,这起“钛网取出术+硬脑膜外合并硬脑膜下脓肿清除术+头皮整复清创缝合术”手术成功完成,朱阿姨在魏小兵的手术刀下获得新生,且未遗留神经功能后遗症。
让“不能”成为“能”,是惠州三院“组团式”帮扶医疗队到了当地后,册亨县群众的最大感受。
2021年9月,册亨县的张先生突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必须尽快重建血运才能保存更多的心肌,在第一批援册亨医疗队队长黎德庆与心内科医生胡良巧指导下,册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与心血管内科紧密合作,通过溶栓治疗,成功将张先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2021年11月,在册亨县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林女士在手术中出现大出血,紧急时刻,杨秀莲带领医护人员,经过近4个小时争分夺秒地持续抢救,与死神赛跑,挽救了林女士的生命,也保住了产妇的子宫……
这一幕幕,都是惠州三院首批驰援册亨团队倾心救治患者的镜头掠影。他们带着先进技术和理念,奔跑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为患者纾难解困,让更多百姓知道,原来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当地群众高兴说:“现在有惠州三院专家的帮扶,册亨医疗水平提高了,很多我们以为不能治的病,都能治了!”
让“不敢”变成“敢”
“师带徒”模式提升医疗水平
“胡老师,我可不可以让患者转到上级医院呀?”在册亨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科室里年轻的医生对胡良巧说道。“这个患者就是一个心力衰竭的患者,规范治疗,应该很快就能稳定,他自己要求转上级医院的吗?”
“我觉得他病情那么重,我怕呀。”“我教你!”
类似的一言一语,经常在胡良巧所在的心血管内科响起。到达册亨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第一天,胡良巧就发现科室存在人员不足、资历不够、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当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收治率仅占内一科收治病例量的10%-20%,诊治很不规范,危重患者不敢接,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提高科室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为了提高科室的专业技术水平,她与同事从科室发展规划、制定诊疗规范入手,以教促带,通过质控敦促进步,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并举,重点培养年轻医生正确的临床诊疗思维、扎实的临床技能。比如在收治患者中,胡良巧会在充分评估病情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尽力留下一些危重患者,手把手带教,一对一地指导,倾囊相授,让当地同事在临床实践中积累属于自己的危重症诊治经验。在她的带动下,如今,该院心血管专科疾病收治量占到内一科收治量的60%以上,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常见病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急症等危急重症等都能接得下、管得好。2021年12月16日,黔西南州卫生健康局发文正式确定册亨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为“州级重点专科”。
与胡良巧一样的“师带徒”模式,几乎是所有对口支援人员的“标配”。要把医疗技术留在册亨县,从而造福更多患者的心愿,已成为惠州三院所有对口支援人员的共识。“医生们口袋里装了技术,心里有底,不怕了,现在都敢接收疑难危重病人了。”
让“没有”变成“有”
多个学科和技术实现“零”的突破
魏小兵刚到册亨县人民医院时,发现神经外科在医院里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科室,医疗技术薄弱,硬件及人才较缺乏,科室对神经专科疾病仍缺乏适合医院及科室发展的针对性的诊疗规范。
为了更好地推动册亨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建设,魏小兵按照当地疾病普遍发展规律,加强规范化培训和管理,提高该院颅脑疑难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牢牢抓住医疗质量安全“生命线”。在他的努力下,2021年7月25日,册亨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单独成科,标志着册亨县老百姓在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的诊疗需求上可以得到基本保障。
随着册亨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逐渐走上“正轨”,很多患者慕名而来,老百姓口口相传,在当地引起了不错的反响。曾经册亨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只能处理头皮裂伤之类的简单病例,现在已能从容处理脑出血、脑疝、脑挫裂伤、静脉窦破裂、颅内感染、脑脓肿、脑寄生虫、大面积脑梗塞等颅脑疾病。因为在“东西部帮扶工作”中成绩突出,2022年1月,魏小兵被册亨县人民医院评为“优秀工作者”,同时被中共册亨县委、册亨县人民政府授予“册亨县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特聘专家”称号。
从“无”到“有”,这是惠州三院援册医疗队带给册亨县人民医院另一个重要变化。
急诊科对危急重症的抢救能力明显提升,与多个临床科室协调理顺“绿色通道”,增加急性中毒、胸痛、脑出血、脑梗死、消化道出血等危重症的救治成功率;骨科开展多例关节腔镜手术,填补册亨县医院微创骨科的空白,正积极申请省级重点专科;通过定期业务培训与狠抓安全生产,产科完成了多例产后大出血等危重孕产妇的抢救,实现册亨县孕产妇围生期“零死亡”;泌尿外科实现全面发展,能够开展多项开放手术,而非仅局限在泌尿系结石的碎石治疗;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驻点医生和背后的惠州三院放射科团队为患者精准诊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短短一年,时间的指针划过,不留痕迹,然而惠州三院首批援册医生已在册亨留下卓有成效的帮扶成绩,点点滴滴的努力如春风化雨的滋润,换来了册亨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流程制度的逐渐规范以及册亨人民的深情厚谊。
关键词
第二批援册医疗队
组团式精准医疗帮扶 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2022年6月,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提高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保障,国家卫健委联合中组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方案》,根据工作部署,点名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对口帮扶贵州省黔西南册亨县人民医院。
带着重任,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选派戴思平、叶飞跃、皮党育、张文宙(继续留驻)、钟文滨(继续留驻)等5位同志,组成一支专业范围广、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奉献精神好的医疗团队,由惠州三院副院长戴思平带队,组成第二批帮扶医疗团队奔赴册亨县人民医院,以医疗精准帮扶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主旋律。
成立驻册亨县医院博士工作室
“医生,我的腿没力气走路。”在册亨县人民医院住院部,今年66岁身患“腰椎管狭窄症”的丁奶奶没有想到,面前屏幕里为她远程诊病的是惠州名医、惠州三院骨科医学中心主任武明鑫博士,虽远隔千里,却清晰如当面。让她更意想不到的是,8月5日,武明鑫博士专门从惠州赶到册亨,对其施行目前国内外骨科界的前沿微创技术UBE技术,为她完成了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下腰椎管狭窄减压、固定融合手术。这项手术在国内属于领先技术,在黔西南州尚属首例。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册亨县人民医院在关节脊柱外科微创领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这已经是武明鑫博士团队第二次到册亨开展技术帮扶。为顺利完成中央组织部关于组团式帮扶文件中“五大中心”建设的工作部署,同时加强两院之间学科交流、学科建设等紧密联系,为册亨医疗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年6月,惠州三院驻册亨县医院博士工作室正式成立,武明鑫医疗团队,是首支进驻册亨县人民医院“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博士工作站”的博士团队。
这一次,武明鑫团队在册亨举行了一场大型义诊活动,上百名患者慕名而来,包括一些颈腰椎病变严重及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需手术患者。此次义诊中,由于需进行冲击波+整脊手术治疗的患者太多,负责该项治疗的刘宇医生一直工作到下午2时多,打包的午餐都已经凉透。“对于骨科疾病来说,康复治疗很重要,否则容易从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这一次来,我发现这里并没有康复和随访的理念,以后我们会加强这方面的技术培训。”
8月5日,册亨县人民医院正式成立骨科医学中心,拟在三年内实现“建强一批骨科亚专业组、带出一批骨干人才、填补一批技术空白、立项一批科研项目”目标。未来,惠州三院将继续组织高层次专家团队进驻,并结合实际情况逐步落实“五大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册亨县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
因地制宜开出“对症良方”
在册亨县人民医院帮扶的日子里,作为骨科技术帮扶专家,张文宙医生几乎每天都游走在病房、手术室、讲堂之间,毫无保留地向骨科科室的年轻医生进行理论和实操水平教学,提高大家的专业技术能力,尽心尽力为每一位患者服务。
自2021年5月援册以来,张文宙就利用自己的专长开展学科建设,在他和科室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顺利开展关膝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等多项新技术,均为三四级手术,填补了县医院骨科在微创手术方面的空白和短板。
“刚来的时候觉得一年很长,现在又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很多东西还来不及教。”到今年6月初,张文宙的任期已满,但是他主动申请留任,希望继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真正帮助当地医生提高医疗水平。不仅如此,在基层医疗援助过程中,张文宙了解到,册亨县以山区及农业为主,老百姓常年爬山劳作,脊柱关节相关疾病发病率高,在册亨县疾病谱排名第一。在当地政府和惠州三院的大力支持下,张文宙带着团队对骨科病患者进行排查、义诊。经过前期广泛调研和综合分析,张文宙提交了《册亨县人民医院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健康册亨”之“健康行”活动实施方案》,旨在为册亨县有腰椎关节相关疾病的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让患者不出县都可以享受惠州三院骨科专家的治疗,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实际上,在第二批“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前期,惠州三院与册亨县就已多次互派团队、深入开展交流,重点针对册亨县域多发病、常见病及外转率高的疾病及科室建设等短板弱项,结合医院实际,因地制宜,对标对本,同时总结第一批医疗队的工作经验,制定了《“组团式”帮扶册亨县人民医院总体行动方案》和《册亨县人民医院东西部协作“组团式”帮扶“健康册亨”巡回义诊活动实施方案》。
搭建远程会诊“生命线”
6月,一名来自册亨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75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经过册亨县人民医院医疗团队治疗后获得了一定疗效,但该患者基础病多,病情复杂,涉及多专科,治疗进展缓慢。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长、册亨县人民医院院长戴思平获知该情况后,提出利用远程视频系统的方式,邀请惠州三院各专科的专家进行多学科远程会诊,共同决策制定治疗方案。
这是两地医疗对口协作的又一创新之举。尽管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但惠州三院和册亨县人民医院的专家们不惧艰难,迎难而上,多学科会诊如期进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戴思平看来,远程会诊模式搭建起了就诊“高速通道”,打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兵种”协同作战模式进行,将惠州三院三甲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线上”输送到册亨,在解决当地患者特别是疑难重症患者就诊路途远、等候时间长、花费高等难题的同时,也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未来,两院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在册亨县人民医院设立的博士工作站,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继续调动优质医疗资源,完善远程医疗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把优质医疗服务带给册亨百姓,更好地促进帮扶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双提升”,让“组团式”帮扶东西部协作在精准推进方面下实功,在精准落地方面见实效。
关键词
组团式帮扶
“输血”“造血”并重 为医院“强筋壮骨”
“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样才能确保为基层医院‘强筋壮骨’,守护好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戴思平的观点,也是对册亨县医疗帮扶的目标:要提升册亨的医疗水平,不能只靠专家的“输血”,还要培养册亨本地的医疗团队,实现“造血”。
如何“造血”?戴思平发现,册亨县人民医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经过这些年在发展,该院硬件条件已得到大幅改善,且不乏最新颖的医疗设备。武明鑫博士就曾直言“有些医疗设备比我们医院的都高端”,然而,手握“利器”却不会使用,是册亨县人民医院无奈的现状。
如何让援助实现“留住”?“不仅仅要提升医疗水平,还要改进医院运营管理,造就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戴思平介绍,本次援册医疗队,除了医生外,还选派了运营管理专家,将参照三甲医院先进经验做法,整合财务科、医保物价办、固定资产办,新成立医院运营管理部,将医院涉及经济运行方面的事项实行统一调度与管理。同时启动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邀请绩效管理专家来院调研,并为中层干部进行培训,激发干部职工的动力,也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奠定基础。
据悉,自2021年5月26日开展工作以来,惠州三院党委书记邹忠平、院长李雪松多次带队前往调研和指导工作。惠州援册医疗队共派出帮扶医生18名,通过一年的帮扶,册亨县人民医院在技术操作、诊断能力和掌握设备性能上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血管增强造影方面较为突出,医护人员对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成功开展冠脉介入诊疗,在关节镜微创治疗方面也得到突破。医院新增专科诊疗项目1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得到拓展和运用。
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惠州三院医疗帮扶为册亨造就了一支“扛得起、站得住”的医疗队,让册亨县人民医院在内部管理规范化水平、诊疗技术能力和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上有了较大提升,托起了当地群众的“健康梦”。戴思平表示,“组团式”医疗帮扶工作专家团队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内容建设、弥补短板,坚持理顺关系、整合力量,坚持压实责任、激发动力的“四个坚持”原则,团结带领大家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力争到2025年,帮助册亨县人民医院实现“综合实力有较大提升,达到强‘二甲’近‘三级’”的工作目标。
手把花锄兴意浓,多问耕耘待花期。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册亨的医疗对口帮扶工作还刚刚起步,这座西部小城和惠州三院的故事还未完待续……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欧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