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从医近40年的我,临床中有着众多医者自述生命中“医瞬间”的故事。从医学人文的角度,对那一个个“医瞬间”故事,我感慨良多,难以忘怀。在庆祝第五个中国医师节的今天,呼吁多点“ 医学人文”,这对于建设美美与共“医患”关系的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今年夏天,一位82岁高龄女性病人因热射病而导致昏迷、呼衰、肾衰等,入住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当时病人家中有人认为老人已是回天无术,要求转到普通病房,以便陪护,但救治又只能在ICU(重症监护室)进行,才能支持生命。矛盾产生后,患者家属与医生设身处地、互换角色,以心换心地交流、商讨,经ICU呼吸机、肾脏替代等积极救治后,病人神志时有恢复,呼吸机可以撤离,但这位82岁高龄病人毕竟年事已高,组织器官功能老化,5天后老人离世。由于医患沟通及时,人文关怀到位,患者家人给医生发来微信,表示感谢医务人员一路来的帮助,称赞医务团队用患者亲人们都能接受的方式处理,很好,很专业;医生回致“愿逝者安息,英名长留;愿生者坚强,事业进步”。
以上个案表明,医疗机构医患矛盾时有发生,有效解决好,显然与医学人文介入程度相关,医学人文发挥越充分,医患关系则越和谐。什么是医学人文?医学人文就是以病人为本,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关心、爱护和尊重;是医务人员的一种职业道德素养,更是医者应当追求完善的价值观。医学人文既包括对医务人员的立身从业的现实规范,也包括医务人员对自身医学精神和医学价值追求的理性提升。同时,医学人文又是一个动态概念,在现实的医疗机构中,大家看到的医疗机构标志与建筑设计、门诊大厅的钢琴与书画摄影作品、自愿导医服务与医患间的言行举止,一切医疗技术外的存在,都可以说是医学人文的具体体现。
医学人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它是医学的核心价值,引领着医学的前进和实践方向。如果说没有技术,医学无法救死扶伤,那么没有人文精神,医学便失去了灵魂和方向。医学人文影响着医患双方,对医者来说,可以强化医德规范;对患者来说,可以改善心理失衡。可以说,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医患关系走向和谐,离不开医学人文精神的照耀。
可以说,因热射病而病故的老人,是医学人文的成功案例之一。生老病死应是一个常态,一个人生过程,就如花开花落。在生命健康路上,医患双方都是战友,病人和医生共同努力,更利于社会福祉和医学进步。在“健康中国”伟大事业中,让我们迈出高质量的步伐,更坚定地践行医学人文精神。这就是我们对医师节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