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惠阳经济总量更大、质量更优,民生福祉大步向前,形成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大平台承载大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腹地的惠阳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积极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10年间,惠阳经济总量更大、质量更优,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254.25亿元,相继突破300亿元、500亿元、700亿元大关,到2021年达到750.41亿元,增幅高达195.15%,接近2012年的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21.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4.28亿元,10年再造“两个惠阳”财政,更有效夯实民生财力保障基础。
10年间,惠阳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速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园区经济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初见成效。两大千亿级产业平台加速建设,形成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大平台承载大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新的征程上,惠阳紧紧围绕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产业升级
构建惠深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平台
在惠阳区秋宝路伯恩光学秋长生产基地,一幢幢黄白相间的现代化厂房里,近6万名工人正在勤勉奋斗、追逐梦想。伯恩光学资料显示,全球三分之一的手机玻璃屏来自该企业,欧洲市场三分之一的手表镜片也在这里生产。
2008年,伯恩光学从深圳落户秋长白石村,兴建惠州首个生产基地,此后一路高歌,先后在惠阳建成4个生产基地,是惠深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缩影。
产业园区是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早在2018年,惠阳在三和街道8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基础上,谋划打造首个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是市委市政府统筹打造“3+7”工业园区重要组团之一。园区由象岭智慧产业区、智能制造产业区、创新科技产业区、产业升级集聚区4个产业区(“一园四区”)组成,以5G、智慧安防、智慧物联、智能硬件、新一代电子信息、创新金融等为产业发展方向,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规划理念,要打造为产城村人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城,预计2028年园区产值达1000亿元。
2020年9月,惠阳另一个千亿级产业园区——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三大组团之一的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正式动工。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一期17栋现代化厂房大部分已经完工或封顶,今年11月即可交付使用,目前已签约56家拟入驻企业。这些企业90%来自深圳,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将更好地助力惠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补链固链强链。
2012年至2021年,惠阳规上工业增加总值从411.21亿元增加到1630.85亿元,增幅高达296.60%,规上工业增加值从100.96亿元增加到414.71亿元,增幅高达310.77%,产业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2015年至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从28家增加到459家,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4%提高至3.35%,产业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实现整体跃升,有力夯实了经济发展的根基。
面对新增用地指标等用地资源较少的实际,惠阳秉承“盘活存量就是做大增量”的理念,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资源市场化运营等方式,强化存量土地厂房资源盘活。2018年以来,惠阳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淘汰了散乱污企业1668家,推动升级改造项目145宗,面积达354万平方米,再造空间重塑产业新载体,为高质量发展开拓空间。同时,存量土地大量盘活,2019年惠阳开展促项目动工以来,共推动促动工项目232宗,盘活存量土地615万平方米。
在惠州深度融深融湾大背景下,惠阳立足惠深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打造两大千亿级产业园区,作为惠阳深度融深融湾、推进惠深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当下,惠阳正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和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两大千亿园区建设,面向广深港澳开展精准化招商,积极探索“深圳总部+惠阳智造”“深圳研发+惠阳转化”“深圳孵化+惠阳成长”等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
交通外联内畅
区域交通干线网络日益完善
在深莞惠红色干线改建工程(一期)现场,一座座高架桥拔地而起,一段段路基压实铺装。这条路全长41.3公里,起于惠东谟岭,贯穿惠阳南部的沙田、淡水、秋长、新圩等4个镇(街),与纵横4条高速公路(深汕、惠大、惠盐、博深)对接,终点接新清大道(S358改线)至东莞清溪镇,形成“对内大循环、对外大联通”的交通格局。
作为惠州“丰”字交通路网规划中第一个动工项目,深莞惠红色干线改建工程是连通深莞等大湾区城市的“黄金通道”,串起了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既解决秋长、新圩等镇(街)交通通行能力问题,也促进与深莞之间资源要素的高效便捷流动,支撑起惠阳人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梦想。
“双区”建设重大机遇下,惠阳立足惠深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依托“丰”字交通主框架、高铁、高速公路等,打通对接深圳大动脉,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纷纷布局临深的惠阳,促进了惠深产业协同发展。
大交通促进大发展,构建畅通的交通路网,将激活更多土地资源,为沿途地区提供产业规划发展的新空间,提升空间发展质量和城市能级。
10年间,惠阳区域交通干线网络日益完善,惠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跻身全国百强第55位,惠州南站捷运列车加密运行,改扩建国道21.5公里、省道11.97公里、县道22.63公里,东华大道、云新大道等20多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获评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区,形成陆空多元立体、区域紧密对接、城乡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当前,惠阳围绕打造深度融深融湾的“桥头堡”定位,深入实施融深融湾交通建设,配合推进惠州机场扩建升级,支持推动广汕高铁、深汕高铁、深惠城际、深圳地铁14号线等轨道交通惠阳段建设,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乡村振兴
依托特色优势激发乡村新动能
惠阳区平潭镇新圩村种植的淮山粉糯清香,是广东省“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1500亩。2021年,惠阳依托这一特色农产品,在新圩村打造淮山农业公园,是集农业景观、农业体验、农业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是串联周边榕树公园、上曲湾渡口、鹤湖旅游度假区等优质景观旅游资源的窗口。
从平潭跨过西枝江,行走在惠阳区良井镇乡村,随处可见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和瓜果菜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随着旅游旺季到来,散落在良井乡野的各个民宿、田园综合体逐渐变得热闹、喧嚣起来。
位于矮光村的良井原乡乡村文旅项目,特色民宿在假期到来前就会被大量预订,昔日“空心村”变身“网红村”。
在黄洞村佳禾阳光田园综合体项目区内,一栋由废弃校舍改建的高档民宿坐落在一片稻田旁。这个2016年进驻黄洞村的项目,由最初的农业种植、采摘,不断融入研学教育、文化旅游等元素,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农业观光旅游、研学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从“将军故里”的门牌楼进入周田村,便可看到大名鼎鼎的“将军樟”,树龄超过600年。100多年前,叶挺将军在这棵古樟树下告别乡亲,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100多年来,周田村民精心保护着这里的绿色生态,并在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的滋养下,走出了一条“红+绿”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惠阳乡村资源禀赋优秀的镇(街)充分发挥自身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特色产业等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依托特色优势,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惠阳坚持农业优先发展不动摇,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引导耕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在此基础上整合农村发展资源,高标准打造将军故乡文化体验示范带、怀安原乡田园休闲示范带、东坡荔乡农业观光示范带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以点带面、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域。同时,加快推进18个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项目和18个特色精品村建设,支持良井建设三产融合示范镇建设,让城乡居民共享美好生活。
民生福祉增进
每年十件民生实事扎实完成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如今的淡水河碧波荡漾,白云舒卷,水鸟翱翔,宛若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昔日又脏又臭的淡水河,如今成为造福沿河群众的民心工程。2018年开始,惠阳用3年时间,实现了淡水河治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淡水河紫溪国考断面水质实现从劣V类向Ⅲ类水转变,20多年首次实现全年稳定达标,多个河段再现“鱼跃鹭舞”的自然生态美景。
画面转向淡水河东北面,天上下起了大雨,惠阳区永湖镇彩二村村民杨玉梅望着窗外的雨水,不用再担心房子会漏水了。2019年,在当地党委政府、村委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杨玉梅拆掉了旧泥砖房,在原址兴建了新房。
距离彩二村约6公里的大坑村,因临近水源,各种发展受到了严格限制,村集体收入很低,村民依靠原生态的种养模式,很难过上富裕的生活。在惠阳区移民办帮助下,该村在水库边建设了总面积约7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项目,一年可为大坑村带来12万元左右的收益。
过去10年,惠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截至2020年底,惠阳建档立卡贫困户1907户3676人全部达到“八有”标准,稳定脱贫,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0年间,惠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每年十件民生实事扎实完成。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66元提高到4283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886元增加至30470元,翻了一番。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中小学校,2016年至2021年新增公办学位48345个,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
10年间,惠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开展健康惠阳建设,卫生健康事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区慢病站用房改造、区中医院新大楼、市第六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等医疗卫生项目相继建成启用,区、镇、村三级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10年间,惠阳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百姓欢乐舞台”、吉他文化艺术节、荔枝文化节等文化品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成功创建首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社会更加安定有序、百姓更加安居乐业。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许文昌
特约通讯员 陈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