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惠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资料图片)。图片由惠州东江图片社提供
编者按
文明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
巩固扩大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共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
文明创建,和每一位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工作,全面提高市民对创文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今天起,《惠州日报》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每天傍晚,家住市区东江新城的王阿姨总会牵着孙女,在鹿江公园休闲散步。她经常一边走一边教孙女念公园中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作为孩子的识字启蒙。对于惠州的文明新风,她感慨道:“环境更美了,氛围更浓了,人的精气神也更好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指针。近年来,全国文明城市惠州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坚持落细落小落实,构建长效、常态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地生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全方位全领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面墙经过精心装扮,成为社区里一道美丽的画卷。现在一放学,孩子们经过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看向墙壁,争先恐后地学习。”在惠东县平山街道新埔路,一路上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墙绘深受市民群众的喜爱。这是由惠东县教育局、平山街道城东社区和惠东县爱心群志愿者协会联合打造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墙绘。该墙绘巧妙应用了艺术字体和漫画相结合的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又过目不忘。
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惠州把多载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放在首位,不断促进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在机关、学校、车站、政务大厅、窗口、公园广场、城乡社区、商业街区、建筑围挡,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同时,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微博、微信、QQ、户外广告等进行持续刊播,各公共场所、户外广告媒介常年按不少于商业广告的1/3发布公益广告,形成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随处可见、随耳可听、随触可感。随着“微”生活的到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作主题的微电影、微动画、微漫画、微小说、微广播剧等一些“微”载体也正在渗透到市民生活当中。
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惠州实施“五管齐下”制度,即抓协调、抓联动、抓重点、抓创新、抓机制,最终实现“五个提升”,即数量由少到多提升、内容由硬到软提升、形式从单一向多元提升、刊播由分散向整体提升、工作由动态向常态提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市民在一言一行中养成文明习惯
“妈妈,你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暑假期间,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三(一)班学生龚晟朗多次向父母“显摆”自己学到的新知识。他告诉记者,在学校,不仅随处可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景观,老师们还会在班会课上以爱国、感恩、传承红色基因等为主题内容跟他们进行讲解讲述,“非常有意思”。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是群众,关键在行动。多年来,惠州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群众,以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引导群众参与,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始终做到与精神文明建设总体任务相结合、与群众日常生活相结合、与机关各部门工作相结合、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让市民在一言一行中养成文明习惯。
不仅如此,惠州还注重抓好示范引领,发挥榜样力量。一方面以打造“好人之城”为目标,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感动惠州人物”评选等活动,建立一系列好人推荐、评选、宣传、表彰、帮扶的长效机制,树立“好人旗帜”,使全市人民学有榜样、赶有标兵。另一方面,组织先进人物事迹的宣讲,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广泛学习宣传好人好事,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亮旗帜、强示范、抓机制……惠州持续深化思想道德建设,不断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大限度汇集社会正能量。我市目前共有130余万志愿者,6800多支志愿服务组织,他们不分职业、不分年龄,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影响一大批人,文明新风满全城。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