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新村的小公园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每年玉米收获时节都会迎来采摘客。
沿着南新村的主村道一路前行,干净宽阔的沥青道路、满载故事的主题小公园、一排排整齐的农家院和玉米地,构成一幅安静祥和的美丽乡村图景。汝湖镇南新村坐落在东江岸边,下辖5个村民小组。近年来,该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从改善村容村貌、发展村集体产业、树立文明乡风民风等方面发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于202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如今,南新村正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继续做大甜玉米产业,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享受更多乡村振兴的红利。
党员干部“走在前,做在先”
“按我的理解,乡村振兴就是一项扮靓村庄这个‘大房子’的工作,前期‘硬装’基础要打牢,后期‘软装’才能更好地开展。”据南新村党支部书记林冠辉介绍,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南新村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从开展“三清三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基础“硬装”工作入手,以党建为引领,全村党员干部秉持“走在前,做在先”“我是党员我先行”的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群众参与,于2021年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清拆整治工作。
在巩固提升环境整治效果的“软装”工作中,村委会利用前期盘整的土地,以纪念孙思邈的真君宫、广阔的田地和特色地标老糖厂为基础,融入新的设计理念,分别在村内建设了“药王谷”“丰收谷”“糖蜜谷”3个主题小公园,为村民增添了休闲好去处,同时也为村里增添了亮丽风景线。此外,该村还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建设了300余个“四小园”,三角梅盛开的小花园、长势旺盛的小菜园、挂满龙眼的小果园等,满眼皆是风景。
“变化特别大!以前杂草杂树很多,路面很多坑,现在村子就像一个小公园一样。”说起近两年村里的变化,村民林玉霞满脸笑容。
做强做大甜玉米种植
南新村所种植的甜玉米为一年两熟生产模式,完成第一茬甜玉米抢收后,村民们目前已种下了第二茬甜玉米。
每年的5月至6月,是南新村甜玉米销售的重要节点,但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甜玉米的销路并不理想。为此,林冠辉多方联系,积极帮助村民打开销路。“有时玉米实在卖不出去,我们就找到他,书记就帮我们找买家。”甜玉米种植户林耀兰家种植了30多亩甜玉米,今年第一茬收成了约37.5吨甜玉米,收入超过11.25万元。
据了解,甜玉米作为汝湖镇特色农产品,在南新村的种植历史已有20年,目前全村甜玉米种植面积已超1500亩,种植户达100多户。为了进一步帮助农户打开销路,村委会计划与农场公司、配送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打造集承包、种植、配送、售卖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在惠州学院人才振兴工程帮助下,南新村积极邀请相关专家教授到田头指导农户开展种植,组织农户参加农业技术培训,转变种植观念,让甜玉米从产量、品质上得到进一步优化。
同时,南新村还将借助文化和旅游的“妙手”,搭乘撂荒地整治的“东风”,以打造玉米主题公园为切入点,串联仍英围、真君宫等古建筑,形成一条乡村主题旅游线路,开展徒步、季节性采摘等活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此外,南新村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和文艺表演贯穿全年,满足群众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同时,更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种子”播散在广大村民心间。该村还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典型宣传,评选出的“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成为村民们口耳相传的典范,在全村形成倡导文明和谐家风的新风尚。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刘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