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形成多元解纷、诉调对接机制

调解先行 简案快办 繁案精审

2022年08月30日惠州日报惠城新闻
字号:T|T
    审判员欧阳琳向当事人释法说理。

审判员欧阳琳向当事人释法说理。

王某陆续在彭某手中借款30万元整,但还款时王某以各种理由一再推脱,彭某多次索要无果后向惠城法院起诉。近日,惠城区法院通过“调解+速裁”的方式,成功调解一件朋友之间因借款不还产生的民间借贷纠纷。

为妥善处理不断涌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司法需求,近年来,惠城区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沿,深入推进诉源治理,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且运行良好的多元解纷、诉调对接机制,有力推动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化解,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今年1月~8月,惠城区法院推送诉前调解案件6013件,调解成功1206件,调解成功后自动履行率78%,审判员欧阳琳、特邀调解员郑永宏荣获全市2021年度“十佳诉前调解员”。

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物业服务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小微企业服务纠纷……近年来,当事人对专业调解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22年,惠城区法院面向社会新聘请特邀调解员、专业调解员36名,组建了一支熟知社情民意、专业技能高、具有法律知识的调解员队伍,同时建立健全调解员管理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为了实现调解先行、简案快办、繁案精审,切实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和诉前,惠城区法院积极探索建立解纷新模式,将特邀调解员嵌入速裁团队,让多元调解和速裁审判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对进入诉讼阶段的标的额较小、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承办法官将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在收案初期即委派调解员先行开展调解。如果调解成功,速裁法官将及时审核案件材料,出具民事调解书。如果案件调解不成功,调解员会把阶段性形成的案件材料移交给速裁团队,以便速裁团队全面了解案件情况,快速作出审判结果,从源头上减轻人民群众的诉累。今年4月以来,速裁团队合计结案1924件,调撤263件,调撤率约14%,其中特邀调解员调撤105件,占比40%。

深化与政府部门、群团组织诉调对接

近年来,惠城区法院不断强化行业调解的专业性功能,深化与医调委、金融调解委员会等6家政府部门、群团组织诉调对接,推动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的协调联动,提高类型案件的调解能力与水平。

充分发挥律师调解的专业化优势,惠城区法院建立律师调解平台,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惠城区司法局驻惠城区人民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由司法局每周固定安排执业律师值班,协助化解案件。

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优势。惠城区法院先后在江东交警大队、江北交警大队设立“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室”,与交警行政机关、保险公司构建了协同联动的解纷格局,充分运用道交一体化平台,必要时可以线上、线下邀请事故处理交警参与调解,实现了一网办案、一键理赔,2022年共成功调解交通事故纠纷493件,调解成功率58%。

探索建立物业纠纷调解联处机制。惠城区法院会同区司法局、区住建局、区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研究搭建物业纠纷诉调对接平台,共同推进集“行政管理、多元调解、司法裁决、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于一体的“一站式”物业纠纷调处新模式建设,努力实现物业纠纷的有效预防、批量化解。

通过类案示范推动案件审理不断提速

示范性诉讼解决同类型纠纷是诉讼经济的要求,是发挥司法能动性的应有之义。处理批量的群体性、同类型案件时,惠城区法院充分发挥示范性裁判作用,今年以来通过类案示范已成功调解案件152件,初步形成“审理一件,化解一片”的效果,让案件审理进入“快车道”,推动案件审理不断提速。

据了解,惠城区法院根据类型化案件进行要素筛选,选取一定比例的生效裁判文书作为同类案件的示范调解指引,由人民调解员根据指引,释明类案诉讼风险和调判利弊,引导更多当事人参照示范案件达成调解,实现同类纠纷类推适用,最大限度降低诉讼成本和司法成本。

对于多个当事人、案情基本一致的案件,试行示范性裁判,科学选取具有同一事实基础的部分案件作为示范案件,并同步形成示范裁判,由立案庭对类案进行筛选标注,依托诉调对接中心,为没有进入审理程序的当事人搭建调解平台,调解员参照生效裁判结果推动案件调解。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通讯员刘赟 廖贵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