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木皆入眼 一景一文可作题

2022年09月03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赵淑伟女士为惠州诗坛“西子七姐妹”之一,诗歌作品总体上风格婉约、格调闲适,时见古思闲愁,亦见时代精神,从其收入《西子七姐妹诗词集》中的一些作品便可窥见。

赵淑伟的诗词作品在诗艺方面有一定的造诣。诗人眼光独到、观察细致,时见警句,同时也做到了景、情、理的统一。如绝句《观池》一诗,其中“不为池边景,偏成试镜人”一句便饶有情志和理趣,耐人寻味。“镜”,乃为古人特殊偏爱的意象。“镜”为“镜鉴”之一。尽管诗人诗中的“镜”乃喻水,然亦是“镜”意。联系诗的前两句“浮萍泛水粼,风皱绿丝巾”来看,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作者的思绪也许很简单,也许很复杂。虽然我们不知作者人生经历,但完全可从一些古诗人所共思共想的角度展开合理的想象。古人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也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玄妙之处。作者把情与景完美融合,并传达出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理意”。

又如绝句《雨》(“串串如珠玉,无绳缚此声。谁抛天上泪,湿我眼前觥。”)。诗人以人们平凡常见的“雨”为描写对象。我们很多人喜欢听雨声,觉得非常惬意。但在古诗中,“雨”多与凄凉联系在一起。如“泣涕零如雨”“夜雨滴空阶”“夜雨闻铃肠断声”“无边丝雨细如愁”等等。诗人从自身遭遇入手,与古人同悲,不忍听此凄凉之声,因此发出感慨,“无绳缚此声”。作者想要一根能把雨滴串起来的“绳子”,想象饶有奇趣。这难以寻求的“绳子”隐喻作者找不到排忧解愁之法。于是作者接着发问,“谁抛天上泪,湿我眼前觥”。为什么找不到这根“绳”?是上天故意在跟我作对?抑或是作者人生中的一次天注定?是我的气质、遭遇与绛珠草同命相怜?还是与织女有相似之处?不禁让读者产生丰富联想。物象深情化,情中有理思,古今熔于一炉。用语巧妙、自然天成!

除了整首诗具有这种特征之外,还有一些典型的句子。如“不忍香唇呵指过,恐沾尘妄惹妖娆”“风雨江山谁局外,闲庭且看陌边花”“一别无归处,双肩伴雨行”“赤岛卧冰川,思乡不必船”等都饶有风味。

诗自古以来就是言情的、言志的。小到儿女闺情,大到家国情怀,诗人从未缺席过,赵淑伟的诗词中也不乏以情动人之作。不得不提的是,赵淑伟的部分诗作中所表现的羁旅之情,这可能和诗人从遥远的北方定居南疆的经历有关。如《端午思乡》:又是一年赏艾节,窗前更忆家乡雪。稀星难掩晚风凉,薄夜还嫌雄酒烈。

作者的诗作中常常透露出一种悠闲自得,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以至于作者发出“白马稍将留贵步,待君与我论西东”这样的感怀。那么作者为何有这样一种诗意人生?当然要感谢这个时代。如创作于2016年的《丙申年七一放歌》云:“九五南湖一梦真,斧镰赤帜为人民。沧桑巨变神州地,星火燎原万物春。”作者在诗中盛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讴歌新时代的发展。

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在白话时代,古人的诗文更多的是他的职业,往往与现实、历史、哲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决定了今人在古体文艺术上几乎不可能超越古人。正如作者也说:“先贤写尽中秋韵,我辈何来百赋新”(《己亥中秋江畔观月感怀》),此乃确语。因此,我们写作古诗可能更多的不是超越古人,而是传承和有所用,这当然也包括善化情感、雅化兴趣、提升人生境界等方面。(徐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