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市政广场。
国家、省级、市级领军人才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到惠阳工作,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补贴;力争到2025年,全区人才总量超过25万,专业技术人才达5万,技能劳动者突破15万;建立人才工作责任制和年度述职制度,将人才工作列为有关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重要内容……
日前,惠阳区正式印发《关于加快人才集聚步伐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接下来,惠阳区将进一步明确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重点引进培养4类人才、优化5支队伍、搭建4个平台、落实3项服务保障,精心“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为惠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赋能蓄力。
到2025年全区人才总量超过25万
作为惠州临深片区“桥头堡”,在深度融深融湾产业集聚发展的背景下,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的惠阳面临着更多发展机遇,对各类人才的渴求也前所未有。
近年来,惠阳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坚持把人才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同步规划,出政策引才、以产业揽才、搭平台聚才、用服务留才,实现人才总量、结构、素质大幅提升。
当前,大湾区各地均把人才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谁能在“引才”中取胜,就能更快赢得发展先机。《实施意见》提出,惠阳区将主动抢抓融深融湾发展机遇,紧扣产业发展集聚人才,搭建成长平台培育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留住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辈出、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力争利用5~10年时间,人才规模、质量实现大幅提升,人才结构、效能得到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到2025年,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更加完善,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全区人才总量超过25万,专业技术人才达5万,技能劳动者突破15万,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4.0%。
到2035年,人才强区建设跻身全市前列,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集聚一批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质的突破,人才服务体系构建更加精准到位。
实施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人才是地方发展的关键,人才集聚是衡量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尺。推动惠阳高质量发展更是一个长期又艰巨过程,需要链接多层次的人才来惠阳助力。
根据《实施意见》,接下来惠阳区将重点引进培养4类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师人才、高技能人才、优秀毕业生),优化5支队伍(医疗卫生、教师、党政、乡村振兴、社工专业队伍),搭建4个平台(创新创业平台、院校育才平台、人才驿站平台、研学培养平台),落实3项服务保障(人才安心服务保障、人才安居服务保障、人才交流服务保障),着力打造重视人才的工作格局、人尽其才的广阔舞台、爱才留才的良好环境,为来惠人才广开进贤路,铺宽成长路,护航发展。
国家、省级、市级领军人才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到惠阳工作,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补贴。积极引进培育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对带科技成果来惠阳转化且预期项目产值和经济贡献较大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补贴。新引进的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疗卫生人才,给予总额最高45万元的住房(购房)补助和每月最高3500元的生活补助。
发放“归善人才卡”,凭卡可在惠阳行政服务范围内,享受区行政服务中心、银行、公办医院、机场、高铁站、汽车站等绿色便捷服务。为企业高层次人才或其长期所在企业提供“人才贷”,支持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建设1000套左右人才公寓,按轮候机制提供给本硕博人才、中高级职称人才、高技能人才租住。
《实施意见》中还提出,将建立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制和年度述职制度,将人才工作列为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
畅通优秀人才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渠道,建立人才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工作机制。同时,实施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开展“工程师人才”、“技能人才”、“教师人才”、“医疗卫生人才”、“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努力把人才的积极性引导到“学先进、见行动”上来,推动惠阳人才工作良性发展。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