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人员密集行程复杂,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

乘坐公共交通须全程规范戴口罩

2022年09月13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志愿者在公交站台宣传公交防疫、文明乘车知识。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志愿者在公交站台宣传公交防疫、文明乘车知识。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公共交通一般人员密集、行程复杂,一旦发生疫情,容易增加被感染的风险。今年以来,国内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轨迹显示,有的患者频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造成传播风险。很多人日常出行都离不开公共交通,如何做好防护才能降低被感染的风险?针对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市疾控中心专家进行了答疑。

不在车上吃东西,车内设施少触碰

专家表示,在火车站(高铁站)、地铁站、汽车客运站和飞机场“三站一场”等公共场所,因人员聚集,最易遭受病毒的感染。此外,乘坐的士、网约车以及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同样应注意细节防控到位。

乘坐地铁(高铁)、公交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提前扫场所码。在站台等候时不要拥挤,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尽量选择人少的车厢,车内设施尽量少触碰,不要用手触碰眼睛、口鼻,如果手部有伤口,不要触摸公共扶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公交车车窗打开,保持车内空气流通。非常时期,不少地方的地铁、公交线路及开行时间有所调整,乘坐前要确认相关信息。

乘坐的士、网约车前佩戴好口罩,与司机沟通清楚目的地、路线,同时提醒司机佩戴好口罩。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或酒精棉片,出发前上完厕所,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开车门时,可以在手中垫上纸巾(无直接触碰),用完立即放入封闭的垃圾袋中。乘车时打开车窗,让空气流通。尽量不要与司机闲聊,不要在车上吃东西,车内设施尽量少触碰。

骑共享单车时要随身携带酒精棉片,骑车前用酒精棉片擦拭座位、车把手等位置,进行一次消毒。骑车时,尽量避开人群密集的地方。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自驾外出仅限所在城市周边,尽量不要出省,跨省需要报备行程。出行前做好功课,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不要前往人流密集的地方。出行成员仅限共同生活的家人,此时不宜与友人结伴同行。务必做好防护,如全程佩戴好口罩,以及备好一次性防护手套、酒精喷瓶、护目镜、含酒精的消毒湿巾、免洗洗手液等。车上人多时,不要摘下口罩。务必配合各地防疫人员检查检测,严禁闯卡。有条件的可佩戴护目镜,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物品。在任何地方停留,都不要摘口罩,重新上车前,使用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洗手、擦手。

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

“戴口罩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但不正确佩戴口罩危害极大。”专家表示,错误的戴口罩方式,非但起不到防护效果,还可能因此被感染。以下是常见6种错误的口罩使用方式:如戴双层口罩,口罩之间可能因摩擦造成移位;口罩拉至下巴处,口罩外部的飞沫或细菌很可能会沾到下巴或下唇,等于把细菌直接送到了嘴边;用手摸口罩外侧,反而增加接触传播的概率;用过的口罩揣口袋或包中,很容易使口罩沾染病原微生物,等再戴时更容易致病;重复使用口罩、用酒精对口罩消毒,这样口罩的过滤功能会大大降低,甚至失效;口罩鼻夹夹不紧,相当于没戴。

外出不方便洗手时,可选用含75%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将清洁剂涂抹双手,持续搓揉15秒。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应尽量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等消毒剂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另外,不建议以免洗的手消毒剂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

为什么要保持一米社交距离?新冠、流感等病毒均可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会随飞沫排到空气中。在重力作用下,飞沫从口鼻排到落地的水平距离,一般在一米以内。近距离接触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则有感染风险,因此要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

“接种新冠疫苗意义重大。”专家表示,在国内,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及流行。目前,疫苗说明书所适用的人群,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应全程接种以及加强接种。

专家提醒,乘坐交通工具一定要记下自己的行程,乘车后若出现干咳、发烧等症状,应立即主动向有关方面报告自己的行程。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通讯员何敦豹 何皓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