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东。
他18岁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5年,期间荣获“尊干爱兵”先进个人、“优秀士兵”等称号。退役归来,他用心用情用力为民服务,身上那股不怕苦、不怕累的军人作风和脚踏实地、勤奋敬业的精神被当地群众看在眼里……
他是龙门县龙田镇李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潘伟东。“作为一名‘兵支书’,我将继续发扬退伍军人的优良传统,做到退伍不褪色,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把李洞村建设得更加美丽。”潘伟东积极投身农村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主战场,带领村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
如何破除阻力争取村民支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如何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改善村民卫生习惯?如何让村民脱贫致富?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脱下戎装投身农村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主战场的“兵支书”,是怎样发挥“领头雁”作用将一个个“问号”拉直,带领群众一起建设美丽乡村的。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员村民支持宅改
2020年,龙门县委组织部公开招聘村“两委”储备干部。潘伟东想着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理应为村里出力,便参加了招聘考试。他顺利通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同年9月在村委换届中成功当选龙田镇李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刚上任的潘伟东,遇到的第一件大事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由于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工作进展并不顺利。潘伟东思考再三,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充分利用村务微信群、智慧广播等载体,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讲政策、说法规、讲道理、解疑惑,引导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
“我们到村民的家里去,并带上一些有关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资料,一条一条跟他们讲清楚。村民从不理解到理解,对我们的工作还是支持的。”潘伟东说。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宣传,让村民慢慢地意识到宅改工作的重要性,在李洞村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围,还拉近了干群关系。
以身作则带动村民养成讲卫生好习惯
潘伟东还直面村民最关心的难点问题,积极推进李洞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民生实事。他多次带领村“两委”干部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在铁泉沿路安装太阳能路灯,并加强村道、巷道硬底化建设,在7个村民小组建成7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我们积极向上级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污水设施建设、巷道硬底化、安装路灯等方面。”潘伟东介绍,目前,李洞村村道硬化率超90%。
基础设施完善了,卫生习惯也要跟上。之前,村里垃圾乱扔、房前屋后杂草丛生,鸡鸭鹅到处乱走……针对这样的环境状况,潘伟东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村容村貌整治这块“硬骨头”。
说干就干,潘伟东一改以往发通知、“喊广播”的老方法,以身作则,走在村里主干道、内街小巷,看见垃圾就随手捡起来,看到杂草堆积就赶紧除掉,带领村里的党员志愿者和村民开展村容村貌大整治。在潘伟东的带动下,村民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不仅把自家搞得干干净净,还像潘伟东一样,看见路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放进垃圾桶。
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小村庄悄然发生的可喜变化,村民都看在眼里,“以前路面上垃圾随处可见,现在感觉很敞亮。”
发展“猴耳环”种植产业走出特色致富路
如何让村民脱贫致富?这是潘伟东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他多次带领村“两委”干部及党员外出考察学习,寻找符合李洞村村情的发展致富之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潘伟东了解到“猴耳环”的经济效益,便与其他5位志同道合的村民一起,成立“猴耳环生产合作社”,共种植200亩“猴耳环”。他希望先通过自己试种成功,然后在全村推广。
村民潘子龙是“猴耳环生产合作社”的一员,他在村里经营一家酒厂,之前一直种植桔子,后来改种了50亩“猴耳环”。“‘猴耳环’平时不用怎么管理,第一年种植,我就收入1.5万元左右。今年的产量会更高,收益也会更多。”
据了解,“猴耳环”集药用、木材、绿化等用途于一体,一年有两次收成,容易管理,且经济效益较高。“产量会一年比一年高。”潘伟东说。目前,潘伟东正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希望通过企业的专业化生产,帮助村民们更好地种植“猴耳环”,获得经济效益,让“猴耳环”种植成为村里的重点产业。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 通讯员龙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