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出台

多措并举为残疾人幸福美好生活“加码”

2022年09月2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或个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帮扶“零就业”残疾人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提高残疾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到2025年,持证残疾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近日,市政府印发《惠州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残疾人幸福美好生活“加码”。

关键词:保障体系 将符合条件残疾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健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提高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实施常态化监测,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救助范围。健全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常态化帮扶机制,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实施农村残疾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扶持农村残疾人参与富民乡村产业,保障农村残疾人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深化拓展消费扶贫,促进农村残疾人增收致富。

《规划》指出,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区)拓宽补贴发放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按照残疾人的不同困难程度实行分档补贴。健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调整优化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儿童早期康复治疗救助机制。落实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燃气费用优惠和补贴政策。落实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等政策。

继续强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保障。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或个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残疾人家庭或个人及其家庭给予临时救助。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以及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单独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实施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落实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补贴政策,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住房安全问题。对无力自筹资金实施危房改造的农村残疾人家庭给予倾斜照顾,多种渠道为其争取改造资金。

关键词:就业创业

帮扶“零就业”残疾人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

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幸福美好生活的基础。《规划》提到,“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保障残疾人就业培训、职业教育、奖励补贴、就业服务等支出。精准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辅助性就业机构和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按实际安排人数给予补贴,对残疾人职业技能人才和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等给予奖励。

拓展残疾人多元化就业渠道。落实全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联网认证工作,健全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制度,将未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或未按规定缴纳残疾人保障金的用人单位的失信行为纳入全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巩固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加大对城镇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残疾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盲人保健按摩实训基地的认定、建设、发展、管理和扶持,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发展建设市级城镇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3至5个,使全市市级各类基地数共达到10个以上。

帮扶“零就业”残疾人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将残疾人作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重点群体,帮助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普遍接受相应的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培训项目,确保有需求的残疾人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规范和扶持盲人按摩行业发展。加快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巩固盲人保健按摩传统就业项目,促进盲人保健按摩行业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对落实规范化建设盲人按摩机构给予补贴,免费为盲人提供保健按摩和医疗按摩技能培训,拓展盲人在心理咨询、钢琴调律、语音客服、文化艺术、心理卫生和信息化应用等领域的培训和就业。

关键词:预防康复

将残疾人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健全残疾儿童首诊报告制度,建立残疾预防综合信息共享平台。组建市级残疾预防及综合干预专家库,研究和推广应用残疾预防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预防监测,减少慢性病致残、老年病致残的发生。

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健康服务,《规划》提出,实施健康惠州行动,完善残疾人健康促进政策。将残疾人健康状况、卫生服务与利用等纳入全市卫生服务调查,加强残疾人健康状况评估调查。将残疾人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更是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生活的基石。《规划》提出,将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继续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积极拓展辅助器具适配、居家康复、康复训练、防盲治盲、防聋治聋等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加大康复救助力度,推动实现相关资助和补贴提标扩面,不断提高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优先保障户籍内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逐步实现持有居住证的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7~17岁残疾儿童少年支持性服务全覆盖。

关键词:教育保障

到2025年持证残疾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

教育是成才之基、发展之要,是残疾人实现美好生活的战略性支撑。《规划》提出,按照“全覆盖、零拒绝”的要求,以融合发展为导向,根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不同残疾类别和等级,通过普通学校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落实“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扩大孤独症、视力残疾儿童少年招生规模,统筹做好入学安置和学位供给。

同时,《规划》指出,将加大残疾幼儿学前教育帮扶支持力度,提高残疾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到2025年,持证残疾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优先采用普通幼儿园随班就学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幼儿接受学前教育。鼓励各地整合普通幼儿园、特殊教育幼儿园(含学前部)、儿童福利机构和康复机构资源,为残疾儿童提供半日制、小时制、亲子同训等多种形式的早期康复教育服务。落实残疾学生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予以优先资助。推动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继续实施“南粤扶残助学工程”,资助残疾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关键词:文化体育

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推动残疾人体育进社区进家庭

文化体育生活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共享文明的载体。《规划》提出,将健全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机制,推动将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全面融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局。丰富残疾人文化艺术生活,市、县(区)公共图书馆完善设立盲人阅览室,配置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大字读物及辅助阅听设备,推进数字阅读。加大残疾人文学、美术、书画、音乐、舞蹈等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残疾人文艺人才。实施广东残疾人文化节公益品牌惠州市系列活动,推进“五个一”文化活动进家庭。进一步扶持残疾人题材文学和艺术精品创作,举办残疾人文化艺术培训,支持相关影视作品制作,大力发展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全面实施残疾人体育“三融入两推进”计划,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体育设施建设。组织举办“残疾人健身周”活动,发动残疾人积极参与康复体育健身活动。提升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服务能力,推动残疾人体育进社区、进家庭,丰富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

同时,《规划》提到,我市将建立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畅通残疾人诉求表达和信访渠道,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切实维护残疾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平等权利。

关键词:无障碍建设

为10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无障碍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其建设水平和便利程度反映着一座城市的内在品质和文明风貌。《规划》提出,将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加强与残疾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银行、影院、车站、码头、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商业区、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残疾人服务设施、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提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水平,为1000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结合“厕所革命”,加快推广无障碍厕所,继续推进全市公交导盲工作。加快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网站、网络购物网站和新闻资讯、金融服务、市政服务、医疗健康等领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自助公共服务设备的无障碍改造。

《规划》还指出,将加快实施科技助残行动,按照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的统一部署,加强智慧残联建设,提升残疾人服务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落实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纳入“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两项补贴”、残疾人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跨省通办”,以及社会保障卡等加载残疾人服务功能。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