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惠州农商 (一等奖) 摄影:吴承泽

▲夕阳无限好 农商重晚情 (二等奖) 摄影:严益宽

惠州农商银行龙舟赛(三等奖)摄影:李建会

新年开门红(优秀奖) 摄影:严益宽

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在路上(优秀奖)摄影:姚木森

十载岁月弹指过,一绽芳华任凭说。
在星云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十年不过是惊鸿一瞥;而对于一家扎根本土的现代金融机构而言,十年的光阴,却足以成就一段荡气回肠的流金岁月。
十年间,全球风雨变幻,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世界见证了古老的中华民族砥砺逐梦,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十年间,千年府城惠州华丽变身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智造高地和区域枢纽,在珠江东岸迅速崛起;十年间,巍巍飞鹅岭下,悠悠西子湖畔,生于斯长于斯的惠州农商银行,服务“三农”、聚焦实体、心系民生,拥抱机构转型,以“总对总”和“大零售”为两翼,在并不平坦的航道上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资产、存款、贷款总额10年增长率分别超过400%、300%、500%,全行(集团)资产规模在2022年6月末更是突破1000亿元大关……
风起扬帆,踏雪留痕。回首体制改革涅槃成蝶的十年来时路,欢笑与泪水、彷徨与奋进、阵痛与成长……无数的动人故事,串联成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亮了十载春秋,绽放着皎洁的光华,温暖着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奋斗者;数不清的回忆,珍藏心间,散发着清新的芬芳,韵味悠长。
心中自有热血 归来仍是少年
晚上六点,把最后一个客户送至支行门口,已是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小李返回网点,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处理各自的工作:核对账目、整理档案、统计数据……多年的共事,彼此早已形成各司其职的默契。小李默默开始调试移动柜台、打印表格、准备宣传折页、联系客户确定细节问题——明天,他和同事们要到一个距离市区较远的工地,为工人们上门开立银行卡,解决工人们路途远、开卡难的问题。工作繁琐,现场也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但对于小李而言却是驾轻就熟。特别是近年来,“大零售转型”战役在全行打响,普惠金融的理念更是在每一个农商人心中生根发芽,科技助力下移动柜台为上门服务提供了可能,外拓营销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工作模式。
入行10年,小李早已褪去当初的青涩,在全行转型前进的浪潮中迅速成长。他还清楚地记得,5年前自己接到了人生中第一次外拓任务——推广“鲜特汇”收银台业务时的忐忑与迷茫。那是他第一次带着资料走进网点周边的商户,紧张得把事前想好的话都忘记了,最后还是店主让他进门喝了一口热茶,才在磕磕绊绊中介绍了产品的功能和优势。“鲜特汇”推广一战打得并不轻松,前线外拓营销,后方审核录入,多少个挑灯夜战的晚上,多少个苦中作乐的瞬间,最终都汇聚成开启二次转型之路的动人旋律。
2017年末,随着机构转型进一步深入,十大一级支行管理模式的建立,小李也通过考核成为一名支行客户经理,一次又一次的“摸爬滚打”让他历练得愈加“皮糙肉厚”。在“农商王者”战役中,他和同事们星月兼程、走街串巷,汽车站、市场里、社区内……随处可见他们奔跑的身影;在“第三代社保卡”推广行动中,他联系企业厂区,驻点宣传推广、收集材料、发卡激活……现在的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站在商户门前徘徊胆怯的柜员,但属于奋斗者的一腔热血,却始终在身体里沸腾。2020年,通过全行公开竞聘获得职位晋升的小李,选择重返网点成为一名支行行长,与“飞鹰团队”成员们一起,在不同的岗位上振翅翱翔,探索着惠州农商银行发展的未知高度。
“把辖区市场做实、做深、做透,要坚持干难而正确的事情。”这成为小李经常对同事们说的一句话。每日的工作依旧繁忙,似水年华匆匆而过,41年间小李收获的不只是丰富的阅历,还有早生的华发,但他感到特别踏实。
此心安处是吾乡。十载光阴,一腔热血,每一个农商事业的守护者和奋斗者,哪怕满面风尘,哪怕满身伤痕,归来仍是少年。
为民初心不改 走出康庄大道
老林是惠州农商银行的一名金融特派员。村子里不管男女老少,对他都特别熟悉,平时见上面,都会亲切地唤他一声“老林”。
老林也记不清,自己究竟是什么时候和村子里的人熟悉起来的。20多年前,那时还不叫农商银行,叫信用社;自己也不叫“老林”,同事们都喊他小林。那时的自己,刚刚毕业,带着一股书卷气,背着背包,跟着村里的“信用员”,把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家家户户。哪家要买拖拉机搞运输,哪家要承包土地建养鸡场,哪家要开店进货……他比谁都清楚。白天走村串户,晚上写调查报告,几年下来,皮肤成了古铜色,白发也悄悄冒了出来。
10年前,农信社合并改制成了农商银行。对于老林和他的同事们来说,改制后的农商银行变化很大,称谓招牌变了、经营理念变了、网点环境变了、操作系统变了……但总觉得有些什么从未改变。2020年,行里启动了“四个走进”网格化项目,老林和同事们又一次踏上了熟悉的乡间小道。他如数家珍地向年轻同事介绍着村里的情况、拜访相识的村民,看着身边埋头记录的同事,老林似乎看到了20多年前的自己。他瞬间明白了,岁月流转,时光轮回,从农信社到农商银行,始终不曾改变的,是服务好农业、农村、农民的初心和使命。
10年后的今天,乡村振兴的最强音在全行奏响,“普惠金融户户通”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去年,惠州农商银行在全辖311个行政村免费布设了311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不少事情。上个月,行里与老林服务的村签订了“整村授信”合作协议,为许多想干事、能干事的村民们解决了融资难题,提供了金融支持。现在的老林,每周都会到村子里,帮助村民们使用“粤智助”办理业务,了解村民们的金融需求。看着大伙亲切的笑容,看着越来越兴旺整洁的村庄,老林感到自己十载光阴,未曾虚度。
夕阳的余晖为脚下的路镀上了绚丽的金色。老林依稀记得,10年前,这里仍是一条泥泞的小路,如今却是平坦宽阔的村道。
究竟靠什么才能走出康庄大道?老林觉得,答案一定是勤劳金融。
老友携手相伴 未来一路有你
今天,丽姐来得比往常都要早。她在等一位特殊的客人——惠州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小陈。
丽姐经营一家电子配件厂已经快10个年头。10年间,她把配件厂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经营成如今颇具规模的知名企业,她在商场打拼取得的成就常常为外人所称道。但创业中所经历的惊涛骇浪和绝处逢生,却只有丽姐自己清楚。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正值春节后工人返岗、生产启动的关键时刻,面对复工延期、生产经营暂停,收入和现金流中断可能导致的订单合同违约、资金周转困难等后果,让丽姐一度寝食难安。正当丽姐一筹莫展时,她接到了小陈的电话,在详细了解丽姐目前面临的困境后,小陈向丽姐介绍了惠州农商银行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出台的延长小微企业还贷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定向金融措施,雪中送炭般给予丽姐莫大的支持与安慰。
助力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重任刻不容缓。放下电话,小陈立即向领导反映了丽姐的实际情况,行里迅速作出为其调整还款计划、延期还本付息的决定。这一举措,大大缓解了丽姐资金周转的压力,也让丽姐于重负之下得以喘息,在疫情缓解后迅速恢复元气,迎来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受疫情反复的影响,中小微企业面临着持续不断的经营压力。惠州农商银行始终坚持“以自身的紧日子换取企业过上好日子”,不抽贷、不断贷,紧跟政策调整步伐,全面下调全行贷款利率,直接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尽己所能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践行着一家本土金融机构的使命担当。
清脆的敲门声响起,打断了丽姐的回忆。她热情接待了小陈,并邀请他一道前往生产车间,实地了解厂里的经营情况。丽姐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希望惠州农商银行能继续为她制定融资方案。
走过黑暗,迎来曙光;穿越凛冬,春暖花开。尽管前路坎坷,所幸能携手相伴,共同成长。一路走来,做有温度的银行,惠州农商银行从未缺席。
大浪淘沙,乘风而上。回首十载来时路,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雨。时光流转,无数的美好将被珍藏,无数的精粹将被传承,无数的希望将被点亮。站在改制成立10周年的历史起点,我们充满信心、拥抱梦想。我们相信,沿着勤劳金融的方向,脚下的路将越走越开阔;我们相信,坚守“服务本土、融通百业、惠及万家”的初心使命,必将到达“双千亿银行”的胜利彼岸,实现“成为客户首选的湾区一流价值银行”的美好愿景。让我们在前行中燃烧激情,用奋斗注释无悔的青春,用实干擘画绚丽的蓝图,携手共赴下一个十年之约!
(一等奖作品 作者: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