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绿色颜值 绘出最美风景

梁化林场干部职工坚守生态文明建设初心,致力打造“生态梁林,五彩梅园”

2022年09月28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梁化林场生态环境优美。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梁化林场生态环境优美。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代代接力,执着筑梦。惠州市国有梁化林场几代人接续奋斗,种出绵延百公里的生态屏障,创造了荒山变林海的传奇。

梁化林场位于惠州市惠东县、惠城区和河源市紫金县三县(区)交界处,1956年建场之初,群山裸露、满目荒芜。66年过去,如今梁化林场森林覆盖率高达94.7%,林场经营总面积10.12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0.07万亩,森林面积9.19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8.99万亩,商品林1.05万亩;全场活立木总蓄积量达64.7万立方米,成为惠州东北部的绿色生态屏障之一。

近年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梁化林场干部职工唱响了生态保护和建设新乐章。该场以广东梁化(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惠州坪天嶂市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不断致力于提升绿色颜值,打造“生态梁林,五彩梅园”,建立起优质高效的生态公益林示范基地。

开拓 植树护林打造国家级森林公园

山峻林茂、水秀石奇、树郁花繁……一幅幅画卷徐徐铺开,描绘出梁化林场的浓浓诗意。在这诗意背后,是风云变幻的林场发展故事。

梁化林场创建于1956年,从建场到上世纪70年代的“开荒战”时期,满山遍野尽是“苏茅草”,老一辈的开荒者仅凭一把锄头、一把镰刀,开拓出了一幕幕新景象。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0年,改革开放后进入树木采伐期,林木统筹统销。2001年至2010年,林场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分类经营,限额采伐,这一变革使林场减少采伐,收入锐减,造成林场经济十分困难。2011年后,林场改革初期逐步停止林木商业性采伐,实行财政差额补贴。今年,我市市属国有林场再次迎来改革大潮,改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发展过程虽历经坎坷,但我们林场人始终以绿荒山、守青山、拓金山为使命,上下同心、积极行动,成为大山最忠实的守护者。”市属国有梁化林场场长饶其欢说。正是一代又一代林场人的接续努力,2000年12月,梁化林场成立了坪天嶂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为2.69万亩;2003年9月,梁化林场成立广东梁化(省级)森林公园,经营面积5.97万亩;2005年12月在省级森林公园基础上成立广东梁化(国家级)森林公园,经营面积2.31万亩,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真实写照。

守护

丰富内涵描绘美丽生态新画卷

每年冬天梅花绽放,梁化林场内雪白的梅花相拥而开,步入花间小道,浪漫得仿佛穿越了数千年。每到这时,梁化林场总能吸引众多来自惠州、广州、深圳等地的摄影发烧友前来“打卡”赏梅,游客们还常到当地圩镇购买梁化梅菜、青梅酒、辣椒酱、油豆腐等当地特产,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之一。

游客纷至沓来,梁化林场也不忘加强自身建设。截至目前,该林场已建成梅园游步道、门楼、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努力让广大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同时,为增强观赏性,2019年,梁化林场又引进种植了800亩鹰嘴桃,为广大游客提供“春赏桃花、夏季戏水、秋采桃子、冬赏梅花”的丰富游玩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以建设‘六道一中心一驿站’为重点,丰富国家森林公园的内涵,描绘出一幅让人赏心悦目的生态新画卷。同时,林场将以梅园花海为特色,建设成为特色明显的生态型康养基地。”饶其欢说,接下来梁化林场将通过开展康体养生、森林游憩、休闲度假等活动,打造高品质的人与森林和谐交流、友爱互动的“森林秘境”。

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林场人对此从未停止思考和探索。2017年,梁化林场开始引入社会资金,发展林药猴耳环项目,规划总种植面积2万亩。目前,林场已种植林药猴耳环4000多亩,试验种植中草药150亩,并完成桉树改造436亩,补植套种猴耳环等乡土树种。

按照发展目标,梁化林场将建设以林药猴耳环产业为主、南方岭南中草药产业为辅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努力打造成惠州林业生态建设和国有林场改革品牌产品。“我们将以猴耳环种植为基础,规划先行试验区、规模种植区、生产研发区、南药种植示范区、种质资源区、中医药养生体验区、林间漫步和森林人家,构建‘六区一线多点’基地开发新格局,在满足猴耳环种植研发基地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积极营造宜游、宜乐、宜享、宜养、宜教的人本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森林多功能效益。”饶其欢介绍说,接下来,该场还计划将森林资源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发挥多功能综合示范效应,将梁化林场打造成为惠州市森林科普示范基地。

林场人故事

李振鹏:用脚步丈量大山

自1994年从广东省林业学校毕业后,李振鹏便到梁化林场工作,转眼已近30年光阴。从懵懂小伙到资深林业工程师,李振鹏见证了梁化林场的沧桑变化。

“从初入林场到现在,我一直在资源管护股工作,可以说‘十分专一’。”李振鹏笑着说。目前,他担任梁化林场资源管护股负责人一职,也是梁化林场为数不多的工程师之一。资源管护股是梁化林场的核心部门,主要负责森林资源的管护、培育、调查等综合性工作。

对不少人而言,做好资源管理工作是极富挑战性的。而对于李振鹏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资源管护股工作繁杂且重要,最考验人的还是资源调查。”李振鹏介绍,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每十年进行一次,意在摸清整个林场森林资源状况,以更好地为后续发展决策提供支撑。

“资源调查工作就是靠‘走’。只有把林场踏踏实实地走一遍,才能真正搞清楚当前资源状况。”李振鹏说。从1996年至今,他已经参与了三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用脚步一次次丈量脚下这座大山。“值得庆幸的是,在此过程中我看到了森林物种趋于多样化,也就是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林场的自然生态环境经过保护培育越来越优美了。”李振鹏说,如今他最大的梦想是让林场能在生态效益优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群众共享绿色生态福利。

陶志明:坚守护林一线42年

“我父亲1958年便来到了这里工作,是梁化林场最早的一批职工之一。”谈及自己的父亲,“场二代”陶志明一脸自豪。1980年,他继承父亲的衣钵,也成为梁化林场干部职工中的一员。42年光阴里,陶志明始终坚守在护林的最前线,目前担任片区的森林管护站站长,负责巡护林地面积达1.8万亩。

陶志明至今仍记得,初到梁化林场时他被分配到最艰苦的外围护林点工作,那时他常常与林木盗伐者斗智斗勇,工作中时常上演“抓捕大戏”,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尽管如此,他在七星墩、大岚两个外围护林点兢兢业业坚守长达17年之久。

上世纪90年代,有着丰富护林经验的陶志明,被调到了场部工作,担任护林队队长,除了日常巡山护林,还负责防火防盗等宣传工作。2000年前后,由于林场限额采伐,林场人收入锐减,不少人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外出谋生。“当时我也要供孩子读书,也曾动过离开的念头。”陶志明坦言,但自己多年与林场一草一木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他仍选择了坚守。

42年职业生涯中,陶志明见证了梁化林场的沧桑巨变,梁化林场也成为了他第二个“家”。陶志明将于明年3月正式退休。谈及退休后的生活,他坦言,想多花些时间陪陪家人,以弥补过去因工作缺席的爱与陪伴。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陈相成 通讯员梁宇 郑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