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我市组成援沪核酸检测队紧急驰援上海,共同守“沪”群众。 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摄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过去10年,“健康惠州”建设全面铺开: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增加到14家,优质医疗资源数量在全省各地级市位居前列;每千人口医师数增至2.62人,全省排名第5;为全市常住人口实施免费体检,成为广东省首个全面开展全民预防保健的地级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9.87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建设“健康惠州”主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推动“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优化医疗卫生格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党建引领
党建赋能聚合力促发展 当好百姓健康“守门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市卫生健康局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深化党建工作内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举旗定向强化政治建设。科学合理设置党支部,大力推行“支部建在学科上”,实施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市直卫生健康系统九成党支部书记由科室负责人担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注重学习成果转化,在解决看病难、就医停车难、优化急诊流程、推广智能诊疗等问题上取得实际成效,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实惠和改变。
扎实推进医院党建工作。对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任务进行梳理,以清单形式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公立医院党建工作。2019年9月,市直5家公立医院实现党委书记和院长分设,医院党委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开展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党建手拉手,共建促发展”活动,促进行业党建工作均衡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同心抗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2年多来,全系统党员干部全身心、全天候投入到高强度的疫情防控工作,生动践行了伟大抗疫精神。“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带头”成为最坚决的行动,涌现出以刘家怡为代表的抗疫先锋模范600余人。注重做好党建带群建、带团建工作,在全系统创建了2个国家级、4个省级、23个市级“青年文明号”。
疫情防控
卫健尖兵向险而行
奋身战“疫”彰显担当
8月16日,惠城区在外地返惠主动就诊人员中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全市各项防控措施全面升级。疫情发生后,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决策部署,市、县(区)隔离管理工作专班迅速响应,当晚紧急调配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仲恺高新区5县(区)隔离场所,从下午5点忙到第二天凌晨5点,终于把当天排查到的所有涉疫人员全部转运隔离。
2020年以来,惠州卫生健康系统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策略,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市防控办统筹协调下,市卫健局举全系统力量牵头负责“三组七专班”(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专家顾问组,疫苗接种专班、隔离场所专班、哨点监测专班、核酸检测专班、发热门诊管理专班、流调溯源专班、一码通专班),确保疫情防控人员、设备、设施、物资、能力“五个到位”,坚持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应急处置快速高效。今年以来,惠州多次发生本地疫情,我市快速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开展流调溯源、精准实施“三区”管控、全面开展核酸检测、严格落实集中隔离、细致开展人员排查等工作措施,迅速切断疫情传播链条,及时遏制疫情传播流行。
筑牢织密疫情防控网。组织流调队伍82支共912人,推动落实常态化隔离场所46家、隔离房间数6901间,确保“应管尽管”;核酸检测机构增至38家,并结合疫情形势和节假日适时在空旷通风的地方设置便民核酸检测服务点,确保“应检尽检”;设置1家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和6家县(区)后备医院,共有应急床位3000张,重症床位300张,确保“应治尽治”;大力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全市累计接种680.28万人,全人群全程覆盖率111.38%,确保“应接尽接”。
2020年以来我市卫健系统还根据上级部署安排,派出医护人员、流调人员等近万人次支援湖北、上海和省内的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湛江、汕尾等多个地市,开展医疗救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等工作,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惠州卫健人的责任担当。
建设高地
加快医疗资源扩容提质
高质量诊疗服务更普惠
2021年1月,市中心人民医院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共同打造的“呼吸名医工作站”正式启动,由钟南山院士领军的“国家队”大牌专家每月定期坐镇市中心人民医院,参与临床业务查房、疑难危重病例会诊和门诊坐诊,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队”专家高品质诊疗服务。
近年来,聚焦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市卫健局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共有三级医疗机构14家,其中“三甲”医疗机构6家,优质医疗资源数量在全省各地级市位居前列。
加快构建医疗卫生高地。目前,已完成市第一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和市特殊人员收戒羁押医院项目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红花湖院区项目一期工程提前4个月封顶,启动规划建设市中心人民医院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市中医医院东江新城院区二期建设项目、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建设项目、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母婴安全补短板项目、市健康城一期(血站、120)工程项目。同时,市中心人民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形成多院区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推进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制定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提升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儿科等人民群众就医需求较大的核心专科能力。目前,全市拥有省级重点专科25个,对标省级标准建设的重点专科15个、市级重点扶持建设临床重点专科(含紧缺专科)29个,中医重点(特色)专科24个。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18年,罗浮山被列入中医科学大会永久会址。2019年,惠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2019年,惠州市人民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约,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引进10个国内高水平专家团队,成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获批广东省博士工作站。2021年引进刘良院士团队和雷忠义国医大师工作室等高水平人才,进一步开展“西学中”惠州模式。2022年,市中医医院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储备库。
做强基层
医联体+医共体
让基层群众更有“医”靠
“太好了!镇上有了专业的血透室,我再也不用每周三次奔波去市区做治疗了!”博罗石湾镇尿毒症病人顾女士高兴地说。2021年,石湾镇卫生院升级建成为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后,又与市中心人民医院合力共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石湾医院”,医疗服务也不断提升。
基层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网底,要筑牢托稳。一直以来,市卫健局坚持不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着力实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资源均等化。
提高基层就医的便利性可及性。2019年以来大力推进完成惠东、博罗、龙门县共9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完成了惠东多祝镇、博罗县杨村镇、石湾镇3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县区第二人民医院”,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惠东、博罗、龙门三个县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初见雏形,依托县级医院加强了影像、医学检验、病理诊断等能力建设,实现县域医共体与高水平省市医院对接、与基层医疗机构联通。
医联体建设框架搭稳显效。目前,全市11家三级公立医院、1家三级民营医院牵头参与医联体建设,以城市医联体、紧密型(托管)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多种医疗联盟模式,共组建各种形式医联体3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参与市级、县域组建的各类医联体,搭建起医联体网格化管理框架,进一步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就诊率。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构建了覆盖市、县、镇、村的四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入推进镇村卫生一体化建设,175间省级村卫生站完成标准化建设,全市1044间村卫生站村实现“一站式”医保结算,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看病就医。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常态化组织开展基层卫生人才专项公开招聘;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配齐全科医生,并按照每年每个特设岗位6万元安排补助资金;落实高校毕业生上岗退费工作;选聘首席专家下基层,落实晋升副高职称与下基层支医经历挂钩制度,深化公立医院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增强医务人员获得感。
深化医改
着力解决看病就医难
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
刘女士是一名乳腺癌患者,需要长期化疗。此前她治疗疾病的抗肿瘤药物多西他赛注射液(20mg/瓶)价格为1497.17元,如今仅需29.8元,降幅达98%。按每次化疗用112.5mg计算,她只需167.625元,每3周一次,一年可节省费用43万多元,大大减轻了医疗负担。
这得益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惠州的落地,也是惠州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自启动医改以来,我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卫生强市、健康惠州”的建设大局,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着力推进改革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推动医改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持续强化预约诊疗工作,全市24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以及大型民营医院均开通网上预约诊疗服务,三级医院非急诊预约诊疗率达到90%以上;推动日间手术,逐步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不断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打造卒中、胸痛、创伤、高危孕产妇、危重新生儿“五大救治中心”联盟,深入推进MDT(多学科协作)救治模式,促进救治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降低致死率、致残率;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逐步实现同级医疗机构、与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专科联盟、医联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以信息化为平台互认共享。
群众看病贵问题得以减轻。取消了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推进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工作,逐步形成药品、耗材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带量采购、以量换价成效明显。2021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累计节省医药采购费用8.98亿元,综合降幅40.32%;完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二次补偿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慈善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稳步提升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以健康为中心的改革导向更加突出。加快推进“健康惠州”建设,全力保障人民全生命周期健康:全面实施全民健康体检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了市、县(区)、乡镇三级出生缺陷综合防控网络,免费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实现全市全覆盖,一站式婚育健康检查场所全部建立。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慢性病健康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工作。2021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03%,超过国家和省的目标要求。
接下来,市卫生健康系统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走好新赶考之路,全力推动健康惠州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力以赴为惠州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通讯员周鑫 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