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年乡村振兴专场对接会现场。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2021年3月,九联科技在上交所上市。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 摄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兴则经济兴。 惠州市金融工作局是惠州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能工作部门,在金融工作领域肩负着促发展、防风险、强监管等重要职责。近年来,市金融工作局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中心工作,着力从“优化环境、完善体系、搭建平台和防控风险”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全市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全市金融工作呈现出平稳向上发展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2021年,惠州全市金融业增加值286.2亿元,增速4.9%,占GDP5.7%,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上半年,惠州全市存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突破9000亿元。
金融服务实体能力越来越强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市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发展稳中求进,通过搭建金融服务体系、夯实金融规模、着力助企纾困等举措,全市金融服务能力越来越强。
服务体系
全市已有34家银行61家保险公司
近年来,我市大力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惠州,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市有34家银行机构、1家财务公司、61家保险公司、29家证券机构、2家期货营业部。同时,地方类金融机构也取得一定发展,有13家小额贷款公司、6家融资担保公司、26家典当行,在中基协备案的各类私募基金共95支,基金总规模近255亿元。惠州已初步形成了银行、保险、证券等各业态共同发展、服务功能初步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
记者发现,随着2021年浙商银行惠州分行开业,12家传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即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在惠州落地的已达10家。从这些银行的入惠时间看,最早的是广发银行惠州分行(含前身),早在1988年,就与其省行同步成立,其余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是近10多年来陆续进驻惠州,其中有8家于最近10年落子。
从时间看,浦发银行惠州支行是2009年5月开业;2010年中至2011年初,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的惠州分行(或支行)相继开业。随后,2013年9月,中国光大银行惠州分行开业,2015年3月,中国民生银行惠州分行开业,2020年7月,华夏银行惠州分行开业,2021年11月,浙商银行惠州分行开业。至此,惠州已拥有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金融规模
全市贷款总量已突破9000亿元
近年来,我市金融运行整体稳健,存贷款规模等关键指标保持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各项存款余额8412.5亿元,同比增长5.2%;全市各项贷款余额9151.2亿元,同比增长13.2%。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22年3月底,全市存款余额达到8130.9亿元,首次突破8000亿元;截至2022年5月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到9042.7亿元,首次突破9000亿元。
存款总量就像一个“蓄水池”,是一个城市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存款既是前期经济发展成果的体现,也决定了经济增长的可用资源禀赋规模。数据显示,在“十三五”期间,惠州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保持快速增长,5年时间里,相继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大关,进入“十四五”后,又迅速在第二年突破了8000亿元大关。
贷款方面同样保持较快增长,且信贷投向经济重点领域持续加强。截至2022年5月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9042.7亿元,同比增长14.4%,总量首次突破9000亿元。从时间轴看,从2017年12月惠州贷款余额首度突破4000亿元,到2021年6月突破8000亿元,只用了3年半,平均每年增多1143亿元。而从2021年6月突破8000亿元,到今年5月突破9000亿元,也只用了11个月时间,继续保持了“十三五”以来的增长速度,显示了惠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持续增强。
分领域来看,近年来,惠州信贷投向经济重点领域持续加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5月底,全市制造业单位贷款余额1532.3亿元,同比增长3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21.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为57.0%。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760.6亿元,同比大增80.2%,占制造业单位贷款余额比重达49.6%,占比较去年同期高12.6个百分点,对全市制造业投资起到较强支撑作用。
此外,截至2021年底,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为178.42亿元,同比增长2.38亿元,增长率为1.35%,其中产险56.47亿元、寿险122.25亿元,各项赔付支出共50.00亿元,保险业“稳定器”功能进一步体现。
服务实体
举办9场2022“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年系列活动”
还是那句话,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
近年来,市金融工作局推动金融机构落实国家、省、市各项金融政策,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发挥“雪中送炭”的社会担当,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比如,指导银行机构落实好市政府金融惠企政策,推动支持企业专项资金服务小微企业,助企纾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末,市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运营机构已与23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与19家银行开展了108笔业务,金额总计7.39亿元。累计为102家企业提供低成本转贷资金,节省企业融资成本556万元。
进入2022年后,市金融工作局围绕我市“2+1”现代产业体系,继续着力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全市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面对疫情冲击,着力加强普惠性贷款等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推动金融有效惠企发展、助企纾困。市金融工作局以“汇聚金融 赋能实体”为主题,牵头开展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年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成功组织餐饮行业、乡村振兴、专精特新、绿色金融、小微企业、外贸企业、交通物流业、用电大户企业、商会协会等9场全市层面的系列专场对接活动。
据悉,这些对接活动按照“政府搭台、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总体目标,由市金融工作局牵头联合有关部门,组织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各类金融资源主动对接我市文广旅体行业、国企、重点项目、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乡村振兴等各类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实现点对点精准服务,推动金融资源更加高效地支持实体企业发展。
截至目前,在9场汇聚金融赋能实体不同专场政银企对接活动中,累计共为112家企业给予授信额度超180亿元,为26个商协会所属企业给予授信额度超130亿元,为企业提供转贷服务1.1亿元等。
发展利用资本市场越来越快
2021年推动5家公司 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
发展利用资本市场不断取得突破,是近年来我市金融工作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今,我市累计新增10家境内上市公司,其中仅在2021年就新增5家。
记者了解到,2021年,我市成功推动九联科技、格林精密、利元亨等3家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锦好医疗、德瑞锂电等2家企业全国首批登陆北交所,创纪录地实现了5家惠州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目前,全市在境内上市公司达到17家,截至2022年6月末,总市值达到4310亿元(2021年年末总市值为5561.89亿元);在香港上市企业7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23家,推动9家企业进入新三板创新层;在广东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27家,注册展示企业285家,我市上市挂牌企业整体质量优良。
据市金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企业上市,2021年,我市修订了《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州市进一步推动企业挂牌上市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从服务、奖励、税收、环保、用地和鼓励创新等方面全面强化对企业上市推进和对已上市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开展“上市百企行”专项行动,对全市120多家有望上市的企业进行全面走访梳理,发掘了一批上市后备企业,进一步夯实上市工作的企业基础。
2022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年内5家企业上市目标,市金融工作局继续抢抓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强化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加快推动企业上市步伐。已推动仁信新材料等3家企业申报深交所创业板IPO,通力科技等8家企业在广东证监局辅导,艾宝特等2家企业申报新三板挂牌。
当前,惠州上市公司发展稳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市17家境内上市公司中,有14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上涨,17家公司累计实现营收1334.34亿元,同比上涨24.35%。
防控各类金融风险越来越稳
抓好政策落实加大宣传力度 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
为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实现总体金融环境安全稳定,近年来,市金融工作局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件大事,坚决贯彻“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全力压实“7+4”类地方金融业态监管职责,全面加强对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
2021年,实施了重大案件攻坚,贯彻落实当年出台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条例》,以点带面加快推进非法集资存案处置和矛盾化解;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以上率下持续优化处非体制机制建设,分类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对策,逐步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继续标本兼治,以端促链着力非法集资全生态链条的治理,并依托科技促进监管,建立健全地方风险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全年未发生重大金融风险事件,总体金融环境安全稳定,风险可控。
2022年,市金融工作局继续依托市防控金融风险联席会议、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等机制,与各县(区)、市处非领导小组、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形成职责明晰、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工作合力,逐步建立全市处非“网格化”工作机制,将防范非法集资工作向县(区)、乡镇(街道)延伸推动。陆续出台了《2022年惠州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要点》等文件,指导、推动各类金融风险得以压降并逐步化解。
强化风险防范宣传,积极提高群众防范非法集资意识。2022年上半年,市金融工作局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和“5·15”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等活动开展防范非法集资现场宣传活动,并重点在“6·15”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防范非法集资“进学校”“进企业”“进小区”“进商场”“进家庭”“进乡村”“进机关”的“七进”宣传活动。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
通讯员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