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区域生活物资配送如何进行?记者探访抗疫一线

112名快递志愿者派送爱心礼包

2022年10月08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快递志愿者派送物资。    惠州日报记者吴晓程 摄

快递志愿者派送物资。 惠州日报记者吴晓程 摄

10月3日以来,惠城区部分区域实行临时管控,其中小金口街道几个封控区域居民不出户,他们的生活物资保障也牵动着大家的心。10月7日下午,惠州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小金口中学的一个封控区域生活物资配送点,并记录下了进入记者视线的人和事。

穿上防护服,按程序扫码登记,经过两道卡口,记者进了小金口中学大门,和平日师生穿梭的情况不同,现在校园里是一片“车海”,各种大货车繁忙而有序地出入,一排排快递“电驴”在球场边待命。

在物资存放点,记者见到了该配送点负责人。由于现场工作量大,负责人只能断断续续地回应记者的问题。边走边聊中,记者了解到该配送点是10月6日下午才设置,由惠城区科工信局负责协调,7日当天收到市、区防控办物资保障组送来的16000份“爱心礼包”,下午开始陆续发放。

“‘爱心礼包’主要提供给高风险区居民,优先满足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该负责人介绍,在配送点有来自顺丰、京东、德邦、邮政、极兔等快递企业的112名志愿者,以及惠城区各机关单位的30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附近3个封控区域的物资配送。

来到学校门口的物资配送区,刚刚还没几个人的区域变得繁忙起来,二三十名快递小哥熟练地穿上防护服,把一箱箱“爱心礼包”搬运到“电驴”上。防护服上“共同努力”“必胜”等字眼温暖而有力量,很快,这种力量将会传递到封控区的每一个角落。

记者掂量了下“爱心礼包”,手感大约六七斤重,“爱心礼包”里面有牛奶、面包、苹果、胡萝卜、挂面、自热米饭等。据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里面的物资搭配每天会有所不同,这样更能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

“嘀嘀”,一辆快递“电驴”从记者身边经过。记者连忙伸手,示意跟随他们一起去看一看,两位极兔快递小哥欣然同意,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就出发了。

迎着午后的阳光,跟随一颠一簸的小“电驴”,来到了小金口园丁街的吴大爷家。吴大爷和老伴带着6个孙子孙女在家,打开院门,只见孩子们在院子里快乐玩耍。快递小哥放下东西,隔着院门招呼了几声,准备离开的时候,吴大爷摆了摆手,口中不停地说:“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很快就能战胜疫情了”。

过了一会,快递小哥来到了孕妇黄女士家门口。因为疫情来得突然,黄女士爱人来不及赶回,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她拨打了求助电话,街道工作人员及时安排志愿者送来急需物资,当天已是第二次来了。

“谢谢!看到你们,我就更有信心了,有困难还会打你们电话的。”黄女士看到记者胸前的工作证,以为记者是街道工作人员。而听到黄女士的话后,记者不再表明身份,决定“冒充”一回工作人员,隔着防护服大声回答:“好,有困难你尽管打!”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记者和快递小哥告别的时候,他们还剩下最后几个礼包没送完。他们和记者挥挥手,骑着小“电驴”一溜烟就跑远了。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