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水利局坚决扛起新时代治水兴水管水责任

加快“水利强市”建设步伐 全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2022年10月12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p>    白盆珠水库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大水库。    东江图片社资料图</p>

白盆珠水库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大水库。 东江图片社资料图

<p>    东江风光。   惠州日报记者姚木森 摄</p>

东江风光。 惠州日报记者姚木森 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事关防洪排涝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事关乡村振兴,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水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水利部门大力支持下,扛起职责,实干担当,全力推动惠州水利事业发展,防洪安全底线牢牢守住,水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发挥,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优化,河湖管理保护开创新局面,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惠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保安全 防洪安全底线牢牢守住

惠州水系发达,河流密集交织、湖泊星罗棋布,主要河流有自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市的东江干流,大小河流共923条、总长约6408公里;主要湖泊7个,其中水面面积超1平方公里的有潼湖平塘、西湖、金山湖。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使惠州成为台风、暴雨洪灾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之一,防御台风、暴雨、洪水等极端灾害天气任务繁重。

“经过这些年水利建设,特别是江河堤围、水库的建设,现在东江洪水得到了很好控制,而且江边建成了很多亲水碧道,不仅不怕洪水,还有效满足了市民绿道骑行、休闲徒步、亲子出游等游玩需求。这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做了那么多实事好事。”家住市区东江畔并经历过上世纪多次洪水灾害的刘大伯感慨万分。

全市水利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防洪减灾工程作为水利建设的最重要任务,10年来,实施了惠州大堤南堤、北堤、东堤等约150公里堤防达标加固,建成或提标升级一批泵站、水闸等水利设施,市中心区达到防御外江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县(区)中心区基本达到防御外江(海)50年一遇洪水标准,主要中心城镇的防洪标准达20年一遇,极大提升了全市洪涝灾害抵御能力。同时,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战胜了多场洪涝灾害和台风灾害,特别是经受住2018年“8.30”洪灾、2020年超强“龙舟水”以及“苗柏”“山竹”等台风的袭击,使我市多年来均实现安全平稳度汛,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目前全市防洪减灾仍有不少短板,尤其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防洪排涝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防洪保安全是水利工程的第一功能,守住水利工程防洪安全底线,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惠州正紧紧抓住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战略机遇期,按照补短板、强弱项、保安全总体思路,积极推动防洪减灾等水利项目建设,西枝江堤防(永良围和三联堤)达标加固工程、赣深高铁惠州北站片区防洪排涝工程、淡水河防洪排涝整治工程、永汉河防洪提升工程、潼湖流域洪水出口通道整治工程、公庄河防洪排涝整治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有关工作顺利推进;白花河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已完成年度投资3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的75%;纳入今年计划的43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4宗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其余计划在12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明年汛前全面完工,剩余57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前期工作已提前谋划,确保202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强调度 水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发挥

近几年来,惠州积极探索流域治水“东江模式”,创新开展东江水利枢纽防洪调度,及时消除了洪涝风险。“2020年‘龙舟水’期间,针对小金河水位超警的问题,我们提前向东江水利枢纽发出调度令,将其坝前水位由10.5米降至9米,将泄洪流量由1700立方米每秒加大至4500立方米每秒,极大减轻小金河防洪压力。通过科学调度,小金河水位下降了近2米,有效缓解了河道防洪压力,防止了河道漫顶险情,避免了河道两侧近5万人受灾,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龙舟水”期间,惠州市水利局根据雨势动态变化,制定泄洪方案,先后8次发布调度指令,精准把控泄洪时间、流量,对东江水利枢纽开展提前腾库、安全过洪、尾水回蓄全过程精准调度,有效处理好避免枢纽上游排涝顶托、保护坝体安全、防止下游内涝加重的多重关系,大幅缓解了市区防洪排涝压力,保护了坝体自身安全,降低了下游洪灾风险。

与此同时,全市水利系统始终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2020年10月以来,东江流域遭遇历史罕见的连续枯水年,出现自1963年以来最严重旱情,白盆珠水库等重要蓄水工程蓄水量长期处于历史低位。面对严峻的防旱抗旱形势,通过算清水账,做好抗旱供水保障方案,加强管理,提高抗旱水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各类水工程蓄水保水效益,组织开展应急供水工程建设等措施,保障了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接下来,全市水利系统将继续优化完善调度机制,加强东江水利枢纽、西枝江水利枢纽、白盆珠水库、天堂山水库、显岗水库等骨干水利工程的调度,在洪水来临前,通过峰前预泄预排、峰中削峰错峰等措施,及时拦蓄、调蓄洪水,有力应对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洪水,努力将出现险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加强临时蓄滞洪区规划建设管理,完善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强化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提升应对洪涝灾害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抓统筹 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优化

“近年来,惠州加紧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实施了稔平半岛供水工程、观洞水库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等一系列供水工程建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水不足、供水水源单一、供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为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提供了保障。但是目前全市供水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区域缺水、季节缺水造成部分地方群众用水难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强调,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惠州水资源综合规划修编,推动全市水资源统一优化调配,通过饮用水源江库互联互通,形成相互协调照应的整体供水网络,打造“惠州水网”。

为破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惠州正在全力推动水网建设,谋划了稔平半岛至大亚湾供水工程、惠州南部水网工程等骨干供水工程。其中前者已经完成立项,正在开展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年内动工;后者正在研究制定投融资方案,争取年内启动可研报告编制工作。随着这些重大水利项目的推进,惠州水资源保障能力将持续提升,加快建成集约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此外,惠州还多措并举强化水资源监管。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牢牢守住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推动水资源管控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和省的要求。

在取水方面,严格落实年度取水总结和取水计划制度,对超计划或超定额取水的单位和个人,累进征收水资源费。同时,全面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规范取用水行为,防止水资源浪费。

在节水方面,惠州近年来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强化工业、农业节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节水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全市用水总量20.44亿立方米,控制在21.80亿立方米的用水总量目标内;地下水用水量0.22亿立方米,控制在0.384亿立方米目标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8.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4.9%,用水效率逐年提高。建成3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市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比例达73%,全市4所高校通过省级节水型高校验收,同时深入开展节水宣传进校园、进社区、下乡村等活动,推动爱水、节水、惜水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当前,惠州正研究制定“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方案,拟将省下达惠州的用水总量和强度管控相关指标分解下达给各县(区),并结合河湖长制考核,对各县(区)实施情况分年度进行考核,强化对各项指标的监督,确保不被逾越,让水资源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优生态 河湖管理保护开创新局面

河湖长制是治水的一剂“良方”。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的部署,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推动惠州河湖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自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我市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查河湖超过48.5万人次,发现并整改河湖问题超2.2万个。累计整治河湖“四乱”问题919宗,建成碧道156.31公里。2018年底,惠州高分入列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2020年惠州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七,沙河、淡水河获评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

全方位强化河湖管理保护宣传,各级河长办会同团委等单位持续开展“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聘请民间河湖长,评选表彰惠州“最美志愿者河长”和“最美河湖卫士”,很好地调动了广大群众支持参与河湖治理保护的积极性,河湖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去年以来,掀起爱护河湖“捡跑”热潮,制定发布爱护河湖文明公约,使爱护河湖生态、保持河湖堤岸整洁卫生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成为惠州河湖常态。

接下来,惠州将继续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充分发挥河湖长、河长办统筹协调作用,扎实推进河湖的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各项任务落实,用好河长制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第三方全覆盖专业巡河湖等手段加强全市河流的日常巡查,督促各级河湖长和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河湖管护问题。进一步推进碍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清四乱”“五清”常态化开展,维护河道水域岸线干净、整洁、有序。“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的河湖会更美丽,我们的家园更宜居,我们的生活更幸福。”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满怀憧憬。

惠民生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们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水利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群众关切,推进水利惠民利民。”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等一系列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全市1074个行政村、9981个自然村自来水覆盖率均达100%,农村饮水水质合格率达95%以上,人民群众都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

此外,还实施一系列农田水利工程,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3.13万亩、农田治涝面积超过47万亩,有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治理中小河流约670公里,有效提升农村河流的防洪能力,河流水生态和水环境也明显改善,老百姓从水利发展中得到了真实惠。

目前,惠州正以“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进碧道建设、中小河流治理三期、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等民生水利项目建设,不断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促进乡村振兴贡献水利力量。

“治水兴水事关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水利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扛起新时期治水兴水管水责任,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全力以赴,推动党建和水利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擦亮“丹心碧水润鹅城”党建品牌,加快“水利强市”建设步伐,全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余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