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十五载 桃李芬芳遍九州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022年10月12日惠州日报教育
字号:T|T
    学校把以德育人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学校把以德育人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学校师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绩斐然。

学校师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绩斐然。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服务基层”为办学宗旨,着力打造中医药健康产业、学前教育产业、服务现代智能制造业、现代高端服务业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主动适应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砥砺前行、深化改革、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不断推动学校高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建引领 矢志立德树人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珠江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承担国家计划省内招生任务,面向全国招生,专业设置涵盖医药卫生、电子信息、土木建筑、文化艺术、教育体育等几大类共48个专业。

珠江学院坚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国家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培育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构建了“党建+德育”的全员育人新格局。

建校15年来,学校以思想政治教育立根铸魂,以特色党建活动润物无声,用生动鲜活的党课教育引领广大师生。通过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厚植师德师风建设的土壤和根基,提升政治素养,把外在教育内化成为行动自觉,以高尚品格教书育人。2016年12月,珠江学院率先在全省民办高校中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并建设马克思主义专业图书馆。发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作用,推进各项学习宣传活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学校投入200余万元兴建700余平方米的党史馆。依托党史馆,学校把“四史”学习作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形成长效机制,切实抓出成效。截至目前,党史馆已迎接校内外参观学习9000余人次。2021年12月,校党委书记、督导专员王炳龙率领学校代表队在“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全省民办高校党史知识竞赛决赛中夺得二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把党的建设有关内容写入学校章程,在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结合实际进一步调整完善二级学院党组织设置和人员岗位配置,配齐、配足、配强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党务干部等由党委会讨论决定任命,为全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2021年4月30日,广东省民办高校党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在珠江学院召开,全省共有40余所民办高校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民办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研讨活动。珠江学院在民办院校中率先建立党史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院等先进经验,赢得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

深化教学改革 创新办学机制

珠江学院现有广州增城和惠州博罗福田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86亩,校舍面积近21万平方米,设有医药健康学院、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教学单位。学前教育专业群获批广东省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群荣获第二批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项。学校有全日制高职学生、成人教育各类本专科生已逾万人;专兼职教师500余人,省市级优秀教师21人,国家和省部级行业协会和专业学会正副会长(理事长)10余人。

福田校区建设项目被广东省发改委列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福田校区地处国家5A级罗浮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政府建设罗浮新城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运动休闲、养生旅游于一体的高等科教集聚区。学校对接罗浮新城打造“世界级康养基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和紧邻广州增城区的位置优势突显。

珠江学院坚持以德立人,以用立业,以特立校;工学结合、产教研相融合,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学院还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走在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的前列。学校以思政课教学改革为契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高职教育。

2020年7月,学校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院”,对全校课程思政进行顶层设计和指导,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推出珠江大讲堂,尝试党史学习教育和专业学习“两结合”的课程思政方式。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组织全校学生按课程分时代阶段撰写思政课程小论文,评选出优秀论文300余篇装订成册,并对优秀思政课小论文进行了评优表彰。

学校把以德育人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校园广播坚持每天早晨和傍晚播出中华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20分钟。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开始5分钟,组织学生朗读《弟子规》或《宪法》等德育教育内容。

近年来,珠江学院将劳动实践列入课程体系,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化人,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劳动实践课。学校和二级学院领导、授课老师与学生一起劳动,扎实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学校每年“五一”劳动节前后召开表彰大会,对获得校级“劳动之星”奖章的学生进行表彰。

2020年3月,学校成立美育教研室,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美育能力、同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全过程。教研室全体教师除了为学生授课讲解美学知识和书画技巧之外,还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学校的美育教育水平和学生审美层次。通过开展美育教育,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精神生活,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操,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专设实习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大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学校重视学生实习工作,积极开拓校企合作,与400余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进行“产、学、研”等全方位的合作。校企双方共同打造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超过95%。学校每年举办综合性校园招聘会和近100场专场招聘会,完全满足学生实习就业需要。

近3年来,学校医药健康学院的学生赴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等20多家医院顶岗实习,共有200余名学生放弃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毅然投身到抗疫一线,护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得到了实习医院领导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顶岗实习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实习生,有多名学生已被公立三甲医院所聘用。

传承国学经典 厚植家国情怀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经济要振兴,国家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既要育智,更要育人。学校教育重在立德树人,在平时育人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艰苦奋斗精神。珠江学院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校将太极拳、剪纸、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教学,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类项目为依托,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剪纸传情”“送教下乡”等社会服务活动百余次。学校与砚溟渊书画协会多次举办美育教学作品展,集中展示了学生精心创作的书法、剪纸、刺绣等各种艺术作品,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传递“爱家爱岗”正能量。因此,学校荣获2016~2018年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9~2020年,珠江学院连续参加“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暨非遗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这是我国非遗职业教育领域的首次高规格、多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参赛分布最广、规模最大的非遗创新大赛。珠江学院共有6件作品分别获得二、三等奖,8件作品在大会上展出,并获得最佳组织奖。

近年来,学校组建了一支400余人的“珠江学院爱心公益”队伍,开展赴乳源对口帮扶支教,寒暑假到西海固帮扶支教等公益活动,得到校董事会以及校领导大力支持,每年坚持为当地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共300余件。珠江学院自进驻博罗县福田镇办学以来,已累计资助100余万元,帮助当地群众发展公益事业和美丽乡村建设。

学校把征兵工作与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引导学生携笔从戎、建功军营。历年来学校学生积极报名应征,每年都超额完成年度征兵工作任务,目前学校服现役大学生人数达300余人。学校退役大学生民兵连先后四次赴属地社区开展核酸检测服务工作。珠江学院先后两次获评广东省征兵先进单位,多名教师获得省市县征兵先进个人称号。

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党员干部和教师坚守岗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参与属地村庄、社区等防控工作,做出较大贡献。组织党员师生创作抗疫歌曲《逆行者的光》被广东广播电视台、人民日报客户端、半月谈客户端转播,体现了对逆行者的敬意,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

培养优质人才 服务社会发展

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从国家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珠江学院在“博学、笃实、奉献、创新”校训的引领下,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学做合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书写了许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开展体育、文艺、音乐、剪纸等技能技艺类第二课堂,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跨专业选修,同步报考相关专业技能考证认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办学以来,累计进行培训人数达3万多人次,技能鉴定2.3万多人次,历年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在98%以上。

学校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全校教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主编参编教材72部,其中教育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20部,共计立项科研项目103项,省厅级以上项目16项,教师发表科研论文共400余篇。

由执行校长夏连虎教授主持,董事长温智洺先生参与的课题《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合作行动方案与推进保障机制研究——以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获得中央统战部2019年课题计划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立项。该课题对珠江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温智洺董事长因成绩显著,先后获得国家级“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校长奖”“广东省职业技术民办教育十大突出贡献人物”“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广州市民办教育十大杰出领军人物”等20多项荣誉称号。2018年12月,学校荣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珠江学院师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绩斐然。截至2022年6月,学校组织师生参加校外科技、体育和文化等竞赛活动,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奖励共计315项,其中全国性荣誉、奖励58项,省级荣誉、奖励187项。其中2019年5月26日,珠江学院近千名学子在广东罗浮山景区成功创造了“最大规模的滑板车巡游”吉尼斯世界纪录。2019级学前教育专业卓淑娟同学把学校课堂学到的剪纸艺术融入专业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中,剪纸作品荣获第十八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手工制作类一等奖。2021年,卓淑娟同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最美职校生”评选中脱颖而出,跻身总决赛前10名,荣获全国“最美职校生”称号。

学校采用普高、专插本、自考本科以及与国内外院校合作办学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以普高教育为主体,自考、专插本、出国留学、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累计培养本科生3000多人,硕士生及博士生100余人。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南粤大地,罗浮山麓,一座新型高职院校正在悄然崛起;一个万人规模的大学已具规模,声名远扬。温智洺董事长满怀信心地说,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福田校区校园为依托,积极创办“百名英才、千亩校园、万人学子、4A景区”的现代化高职院校,为全国各地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涂坚 通讯员曹军 周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