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实践深入基层 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市文联团结带领全市文艺界发挥文艺优势为惠州文化强市建设赋能添彩

2022年10月13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市文联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资料图片)

市文联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资料图片)

时代大潮随风起,文艺篇章日日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市文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开展工作,主动适应文艺发展新形势和文联职能新定位,始终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放歌,努力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大潮之中,文艺园地百花竞放、异彩纷呈,文艺氛围融洽和谐、积极热烈,文艺人才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文艺工作呈现出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精品迭出 用文艺形式讲好惠州故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

近年来,在市委宣传部的坚强领导下,市文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光荣使命,以高涨的创作热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用笔墨、镜头、音符,捕捉每一个感人的瞬间和细节,用他们特有的笔触生动记录惠州人民的美好生活,忠实记录、深刻反映、艺术再现惠州的巨大变迁。通过大力推进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戏曲、音乐、民间文艺、舞蹈、影视等各个门类的艺术创作,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描绘美好生活、赞誉先进典型、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陆续诞生。

散文集《时光印格》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客家山歌农民画组画》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魔术《醉翁之意》荣获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玉雕《吉祥》获2017年中国民间工艺博览会金奖,文学作品《当你老了》获“第四届‘石膏山杯’全国报告文学大赛”优秀奖,长篇报告文学《乌禽嶂下的中国好人》、广播剧《县令张津》《美丽的海龟湾》、电影《灵魂的救赎》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粤港澳大营救》入选广东省委宣传部策划的红色广东丛书,文学作品《丁未惠州》《卑鄙》入选广东省十部重大选题精品扶持名单等。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惠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识,并在实践中激发出强大正能量。2021年,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惠州全力打造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取得丰硕成果。

创作排演以广东省首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为原型、惠州建市以来首部登上舞台的红色题材原创山歌剧《南粤红棉》;创作反映疍家渔民从海上恶劣生活环境转至岸上幸福生活的大型渔歌音乐剧《渔家》;打造歌曲精品《万家梦圆》,全方位展示惠州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风貌;编辑出版《惠州文艺精品荟萃》系列丛书。

2019年以来,市文联组织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艺”起抗疫,创作了2万多件文艺作品,通过媒体、网络平台以文艺的方式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同时,将部分文艺作品进行拍卖,拍卖款项捐赠给对口市,支援抗疫工作。

这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艺精品,全面展示惠州艺术家的风采和创作水平,更好地向世界和中国各地展示惠州的文化魅力,讲好惠州故事,传播惠州好声音。

文艺惠民

常态化开展活动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文艺惠民是其最生动的注脚。

近年来,市文联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作为文联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把文艺惠民活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推进文艺惠民活动常态化开展。

为充分彰显惠州文化底蕴,把高质量文艺作品送到群众家门口,种下艺术的种子,市文联深入实施“一门类一品牌”战略,举办了一系列品牌活动。“青主杯”原创歌曲征集评选展演、“秦咢生杯”粤港澳大湾区书法作品展、惠州市民间艺术博览会、“桥胜杯”惠州市摄影艺术展、惠州市美术作品展、惠州小小说大课堂、惠州市硬笔书法大赛、“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等八大文艺品牌,向全省、全国展现“惠民之州”,推动惠州文艺高质量发展。

2015年,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队成立。依托广大文艺志愿者,惠州市文联以“文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实践,深入全市各镇(街)、村(居)、新农村示范点、学校和企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地,根据群众的需求,开展文艺演出、文艺培训、非遗展示、新春送福、送戏下乡、书画摄影展等一系列“红色文艺轻骑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让优秀剧目演起来、文化场地用起来、文艺工作者动起来、人民群众乐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起来——一支支“红色文艺轻骑兵”,不论寒来暑往,用心演出、倾情奉献,将欢乐和文明送到千家万户,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浓厚氛围,凝聚起团结进取、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力量。

建强队伍

十年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人数翻一番

文艺事业的发展,人才如同四梁八柱。舞台的角儿唱不好,这根柱子就扎不住。

近年来,市文联把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关键来抓,夯实基础,完善制度,拓展功能,打造一支既有领军人物又有人才梯队的文艺队伍,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一方面,加强在各级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报道优秀人才和作品,积极向省级、国家级协会推荐各艺术门类人才,参与市拔尖人才选拔。开展“惠州市民间艺术大师”、优秀民间文艺家、优秀音乐家、优秀美术工作者、优秀摄影工作者等评选,加大对优秀文艺人才的表彰力度,树立榜样,培育崇德尚艺的风尚。积极与媒体沟通,加大对文艺名家或文艺活动的宣传报道和推介力度。在惠州日报社旗下今日惠州网建立“惠州书画”频道,打造“互联网+书画”的网络宣传平台,开办“音乐惠州”等专栏。

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对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戏剧和民间文艺等艺术门类的重点扶持,鼓励人才潜心创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文艺人才体制机制,加大力度培养文艺领军人才,培养青年文艺骨干和艺术新苗。通过举办“青主杯”原创歌曲征集评选展演、惠州市民间艺术博览会、惠州市美术作品展、“我拍惠州”摄影作品展等各艺术门类的创作展演活动,打造文艺活动品牌,扩展人才成长的平台。坚持推动文艺进校园工作,开展文学进校园、书法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民间艺术进校园、硬笔书法大赛、小小说大课堂等活动,培养文艺新苗,加强文艺梯队建设。完善对老艺术家的成果展示、媒体宣传、走访慰问等服务机制,关心关怀青年文艺工作者,安排经费扶持有困难的文艺工作者。

为深入挖掘文艺人才,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文艺创作,充实壮大文艺队伍,市文联还加强文艺培训研讨,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从事创作、展示成果创造条件。主动对接举办多场省文联开展的“百家千场下基层”活动,让众多大师名家到惠州各县(区),为基层文艺工作者和群众普及文艺知识。邀请张炯、蒋子龙、叶辛、邱振中等几十位文艺名家到惠授课,或举办专题创作讲座、座谈研讨会,提升本地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能力和水平。

十年来,一系列的措施让惠州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得到新的提升,使一批又一批文艺新人成长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生力军。据统计,2012年,市文联下属15个协会,共有会员2628人,其中省级会员624人,国家级会员146人。到2022年,市文联下属24个协会,共有会员5903人,其中省级会员1459人,国家级会员496人。

文艺结硕果,鹅城气象新。面对鹅城大地盛开的文艺之花,惠州文艺战线将愈加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火热实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曾镜明 通讯员赖新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