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政治生日”活动的党员领导干部主动领办民生实事。
惠州正以更大气魄、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构建深度融合的“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让人才集聚促产业升级,朝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区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人才强市的目标奋勇前行。公式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惠州党建和组织工作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十年来,惠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强基础,推动组织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为推动惠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十年来,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广大党员的身影。全市1.3万多个基层党组织、23万余名党员高举旗帜跟党走,凝聚成一股磅礴的红色力量。
十年来,各项党员集中教育全面深入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功能化建设不断深化,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镇村干部“大储备”、成立重大项目联合党委、实施“惠”聚优才行动计划等务实举措不断涌现……勾勒出惠州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多彩画卷。
突出政治引领 凝聚奋进新时代磅礴伟力
走进革命老区“触摸”革命烽火,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深入重大项目建设工地感受经济发展“加速度”,激发奋斗激情,担当时代使命;认领民生实事,践行为民初心,厚植人民情怀……
今年以来,惠州常态化开展“担当作为践初心 砥砺奋进创一流”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生日”系列活动,每月集中组织当月入党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通过分享入党初心故事、赠送“政治生日”纪念卡、观看《零容忍》警示片等多种形式过好“政治生日”。这是惠州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揽,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加强党的建设,第一位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
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深刻认识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意义,旗帜鲜明讲政治,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守政治信仰,正确把握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让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高高飘扬。
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培训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党性、作风得到了一次又一次浸润洗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党忠诚的政治立场更加鲜明。
充分发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聚焦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创新“五学”机制,开展集体学习、专题培训等,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见行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集体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推动工作。
过去十年,惠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去年,惠州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推动了一批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项目落地落实,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过去十年,在重大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一场接一场硬仗中,全市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忠诚,在服务大局中奋勇担当,奏响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最强音。
建强战斗堡垒 夯实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坚持目标导向,以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广东省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推出一系列实招硬招,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迅速形成,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得到及时落实,全市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持续增强。
特别是近年来,惠州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把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由所在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担任,国企基层党组织书记重点从优秀经营管理骨干人员中选拔,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重点从教学、科研、管理带头人和优秀辅导员中选拔,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重点从党员负责人或管理层中选拔,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创新实施镇村组三级五类干部“大储备”,择优选聘高素质储备人选12331名。在1650名村级储备人选中,有1025名在2021年换届选举中当选“两委”干部,其中担任“头雁”84名,成为基层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
针对重大项目多、硬任务多,项目各方合力有限、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实际,2021年5月,创新成立重大项目联合党委,有效凝聚项目组织方、投资方、施工方的合力,有力推动党的建设和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2022年4月,创新部署实施“党建引领百村共建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工作,推动全市组织系统、政法系统党组织与134个重点村“一对一”结对共建,力争通过两年时间,让重点村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地位更加突出、基层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更加健全、群众学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推动党建工作的优势和活力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和动力。
十年时光飞逝,现在,全市76个镇街党群服务中心、131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实现镇村两级服务体系全覆盖,农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常态;在城市基层党建上,开始全面推进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全市普遍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两新组织党建得到突破提升,机关、国企、学校等各领域党建统筹推进,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整体提升、全面加强的新气象、新成效。
坚持选贤任能 激发干事创业新动力
“大匠构屋,必以大材为栋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坚持什么导向,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紧紧围绕新时代好干部“20字”标准,不断健全完善在一线考察使用干部机制,树立实践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在全市上下逐步营造起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不断优化选人用人环境。着眼干部队伍建设实际,2015年以来,先后制定《惠州市市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惠州市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原则治理“为官不为”问题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系列制度文件,特别是2018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制定46条政策措施,一方面选贤任能,一方面“为敢于担当者担当”,全市上下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
因事择人,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近年来建立起干部一线成长“专班机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市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机制、一抓到底”模式,让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事舞台、发展空间。2020年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管职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营造市管职级干部“干事有舞台、生活有关爱、创业有机会”的良好生态,373名市管职级干部100%安排具体工作,一批职级干部因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为领导职务或晋升职级。
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健全完善干部工作“深调研”制度,2020年以来,完成2500多名处、科级领导干部专业特长和熟悉领域的梳理分类,为3781名正科级以上干部“画像造册”,发现掌握一批优秀专业干部。
深化干部队伍日常管理监督。坚持系统思维,深入推进干部监督与市委巡察上下联动、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探索形成“五个相互”机制(任务相互协作、队伍相互联动、问题相互协商、方式相互配合、成果相互转化)。2019年以来,连续开展8轮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完成市县(区)直单位全覆盖检查,形成“面上铺开与重点推进”的生动局面,一体推进选人用人工作顽症痼疾整治。
全力构建干部全员培训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新途径,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干部自主选学培训“四二一”工程。2015年将惠州市干部培训网络大学堂升级为干部网络培训学院,新增7个县(区)网络分院,2016年创建“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2021年创新实施乡村振兴“大培训”和城市基层治理“大培训”五年行动计划……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惠州干部工作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总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尽责、接续奋斗,不断提升干部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为推动惠州高质量发展、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党管人才 汇聚事业发展新锐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构筑“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擦亮“‘惠’聚优才”的人才工作品牌,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进步。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不断优化。2012年,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升格为领导小组,2017年,市、县同步由党委书记担任同级领导小组组长,去年9月调整为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增至29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持续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不断压实。
2013年,制定出台《惠州市人才双高计划实施方案》,设计人才发展“十、百、千、万”路线图,实施“东江学者”“首席技师”培养工程和“天鹅计划”;2016年出台《关于深化完善“人才双高计划” 实施“人才双十行动”意见》,实施“梧桐引凤工程”;2022年,出台《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
特别是近年来,紧紧抓住大项目、大产业、大平台抢滩落户惠州的重大机遇,积极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借助两大科学装置、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平台,集聚包括夏佳文、张锁江等院士在内的400多名科研人员;引进12个高端科研团队,首批获得8个省级科研项目立项、扶持资金超亿元。
围绕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坚持项目人才一体抓。特别是近两年,随着埃克森美孚、恒力(惠州)PTA等重大石化能源项目先后落地建设及“3+7”工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惠”聚人才强大势能越发突显,近1.5万名石化能源人才涵盖石化产业上下游全链条,吸引电子信息产业人才40余万。
通过广东省“扬帆计划”项目,培育特色龙门农民画及旅游人才近3万人;实施“百名高才”“‘惠’聚优才”等工程,给政策、压担子,全方位培养使用硕士博士党政储备人才;实施“拔尖人才”工程,培树本土人才标杆;全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人数达45万。
一项项有力的人才举措,为新时代惠州发展聚势赋能,凝聚起磅礴的人才力量。目前,惠州人才总量接近120万,高层次人才2.8万,双聘及合作院士24名,国家级人才近100名,科技领军人才超150名,创新团队71个,博士硕士近2万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量达230家,人才的层次与数量已初具规模,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拥有了高质量平台。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惠州正以更大气魄、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构建深度融合的“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让人才集聚促产业升级,朝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区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人才强市的目标奋勇前行。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香金群 通讯员惠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