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铁娘子”

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院长肖定书带领团队打造化工产学研基地

2022年10月30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肖定书。

肖定书。

她有着重庆妹的直爽大气,也有着理工人的严谨求实。在大亚湾科技创新园孵化楼里,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院长肖定书常被同行称为“爱笑的化工‘铁娘子’”。

到大亚湾多年,肖定书已深深爱上这里。她说,这里有她喜欢的碧海蓝天,有国家七大化工基地之一的大亚湾石化区,更有她一直参与建设的化工产学研转化基地。“在大亚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组建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

2011年8月,坐上大巴,沿着广惠高速(现沈海高速广州-惠州段),肖定书从广州来到惠州。

綦江边长大的肖定书是个典型的重庆人,逻辑强、语速快、性格爽。本科毕业后,她到广州、香港深造,专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取得博士学位后留在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工作。

结缘惠州,对肖定书来说是“一眼千年,此心安处是吾乡”。肖定书回忆,那一年她本想回重庆换个新工作,正好一位朋友到惠州参加学术研讨会,告诉她惠州学院正在招聘化学教师,“这也是一座山水之城,你会喜欢的”。没有多想,肖定书向惠州学院投出简历,随后坐上客运大巴来到惠州。“当时觉得这里景色太美了,我就想着留下来吧!”面试成功后,肖定书入职惠州学院,开启教书育人生涯。

随着大亚湾石化区日益发展壮大,惠州石化产业在国内外崭露头角。2014年,大亚湾石化区入选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成为全省唯一入列的化工园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惠州相继与中山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惠州学院等高校合作,在大亚湾共同打造化工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技术与人才资源,推动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落地。

2018年5月,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启动建设,负责研究院组建的肖定书驻扎大亚湾,由之前的常常跑变成长期住。当年11月,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成立,肖定书任研究院院长,开启了扎根大亚湾建平台搞科研的日子。

正是肖定书的这份甘之如饴,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的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年来,研究院通过柔性引进及校内外资源整合联动,组建了能源材料、先进涂层材料、精细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等6个创新团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获批纵向科研项目12项,企业合作项目超过30项。

主持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近年来,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重点围绕惠州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联动的“化工新材料领域”,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化工新材料应用型特色研究院,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于一体的实体科创平台,构建“校企联合-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产业化”的产业创新生态链。

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以“先进涂层材料”为切入方向,建设科创平台与创新团队,聚集国内外、省内外、校内外科研力量与产业链上的企业资源,在市场引导下开展项目联合攻关,以项目孵化模式打通研发、工艺、中试及产业化各环节的堵点。

惠州学院大亚湾化工研究院联合广州化学所、国科广化精细化工、惠州东方雨虹等单位,合作开发并产业化含氟趋表的可交联水性氟硅树脂,发展适用于海工防腐、桥梁建筑防污、电子电力防水等诸多领域的高性价比先进涂层材料。今年5月,在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肖定书主持的“水性氟硅树脂产业化及其在环保型低表面能涂料中的应用”项目获评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个项目,实现环保型低表面能涂料核心基料的国产化,解决下游企业被国外企业“卡脖子”难题,为合作企业带来10亿元以上的产值。

“我们还计划建设新材料种子孵化器,建立研发-小试-中试-试生产应用的全链条实验平台。”肖定书介绍,种子孵化器可促进成果培育、孵化,进而实现成果熟化、转化,将增强大亚湾科技创新园孵化器功能,降低企业孵化和创业风险。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