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河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文化振兴两促进双提升

非遗文化大餐有“知”有味

2022年11月01日惠州日报博罗新闻
字号:T|T

    孩子们在乡村“复兴少年宫”参加活动。

孩子们在乡村“复兴少年宫”参加活动。

每逢周末,博罗县横河镇的孩子们便相约来到乡村“复兴少年宫”参与有“知”有味的公益课堂,这里不仅教绘画、手工,还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今年以来,横河镇积极唱响主旋律,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把党的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通过打造乡村“复兴少年宫”、成立上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等,着力实现党建工作与文化振兴两促进、双提升,奏响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交响乐章。

以文化人

“复兴少年宫”成广大乡村少年儿童的文化乐园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鳄鱼长什么样子吗?”“用绒毛线把剪好的条形卡纸圈起来,头尾露出来画眼睛和尾巴。一只简单的小鳄鱼就完成啦!”……近日,横河镇党群服务中心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该镇乡村“复兴少年宫”第16期手工DIY公益课堂吸引了20余名孩子报名参与。

“我要将这个可爱的小鳄鱼保存起来!”在这堂手工课中,孩子们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激发了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是横河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镇充分用“活”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将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统筹推进,利用周末时间在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中开展活动,帮助少年儿童培养基本素养、综合素质,增强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为广大乡村少年儿童打造了“大门常开、活动常办、内容常新、孩子常来、素质常升”的精神文化生活乐园。

仔细翻阅横河镇乡村“复兴少年宫”的课表可以看到,少儿舞蹈、少儿绘画、少儿太极、手工制作等项目丰富多彩。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嶂背畲族文化,乡村“复兴少年宫”还开展了畲语歌曲、竹竿舞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课程,同时组织开展蜡染、陶艺、蓝晒等体验项目,让孩子们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据统计,目前该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已开展课程60多场,受益未成年人2000余名,“复兴少年宫”正成为横河镇广大乡村少年儿童的文化乐园。

以文铸魂

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

非遗是乡村振兴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横河镇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彩(横河花灯)、横河花园大鼓、糕点制作技艺(横河大笼粄制作技艺)、畲族生活习俗文化、博罗县嶂背畲族村畲语口述传统等5个项目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项目不仅是横河“匠人匠心”的传承,更是横河文化繁荣发展历程的见证。

为了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今年6月,横河镇在上良民宿生态旅游区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并成立以党员带领的活动小组,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让百姓充分了解、喜爱非遗文化,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优秀民族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助推非遗文化芳香馥郁、源远流长。

据悉,上良民宿生态旅游区位于该镇郭前村,在非遗传承发展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村内配备有蜡染、陶艺、蓝晒、扎灯、大笼粄制作、传统手工裁缝等体验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备受顾客青睐。如今,工作站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非遗创新,保护和传承非遗的内在精髓,提质升级旅游产品内涵和价值,丰富该镇乡村旅游业态,充实乡村旅游文化元素。

目前,工作站已陆续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包粽子制龙舟”共贺端午主题系列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笼粄传统技艺传承”公益实践活动、“畲族传统文化”公益课堂——学畲语唱畲歌 传承畲族文化活动、“我的创皂,我骄傲”香皂非遗活动、“定格光与影”蓝晒非遗工艺活动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接下来,活动小组将进一步拓宽活动形式,为群众提供学习体验非遗的平台,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山水田园间,横河镇正用“非遗”烹出一道道独具风味的文化大餐,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侯婉怡 李燕文 通讯员张寿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