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市国资国企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扛起历史重任,展示新气象,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叶育强表示,市国资委将紧紧围绕2025年实现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规模突破4000亿元的总体目标,持续推进深化国企改革,并紧牵项目建设“牛鼻子”,勇当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贡献力量。
实施“混改十条”助国企蝶变
“开幕啦,快过来看。”10月16日上午,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项目工地上,现场作业人员趁着休息时间拿出手机打开视频,工友们纷纷围了过来,一起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当天,市国资委党委精心组织市国资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集中收听收看大会开幕盛况,聆听大会报告。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市国资委党委迅速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在我市国资国企系统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我们要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全市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叶育强表示,市国资委将坚定不移把全市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惠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锻造一支新时代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叶育强表示,从央企到省属国企,再到深圳、珠海等各地方国企,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已被验证是新时期国企高速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全新增长极,今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收官之年,市国资委正全力推动去年出台的“混改十条”专项行动落地生效,让国企蝶变成经济发展的“头雁”和民生担当的“压舱石”。
据介绍,目前,市国资委已建立了混改项目库,对企业拟混改项目统一申报入库管理,提升混改项目质量;成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惠州市国有企业混改基金,为市属国有企业混改提供融资平台和资金支持;建立“战投”标的库,成立了城投山河机械工程、园区开发建设、能源投资、康养产业投资、智慧大数据公司等一批新企业,并与中信证券、山河智能装备、广东时代中易、九如城公司等细分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拓展冷链物流、园区开发、清洁能源、特色农业、中央厨房、大健康、大数据等新产业板块。
今年7月开业的长者照护之家示范项目就是由市属国企惠州市康养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养公司”)和我国康养产业的龙头企业九如城集团共同投资建设运营,是我市国资国企发力养老事业的首个项目,能满足桥西街道约2.6万名长者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多元养老服务需求。康养公司董事长文永清介绍,康养公司通过“市场化导向、专业化运营、开放化合作”的经营思路,正着力打造惠州的地方特色康养品牌,力争用3~5年时间成为国内一流的康养产业投资企业。
“我们将充分运用混改中的引战、并购、重组、上市等一系列手段,发挥资本乘数效应,打造市属国企跨越式发展的新增长极。”叶育强介绍,2022年力争市属国企入库混改项目20宗以上,实施10宗以上;到2025年底,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资产总额、营收规模、利润总额占市属国有企业总数的40%以上,再造一批类似德赛西威、德赛电池、TCL等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优质企业、上市公司。
设首个百亿母基金助“2+1”产业发展
2022年4月,惠州市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国投”)设立市国惠资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第一时间启动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工作,打造市属国企第一家GP品牌;7月,设立惠州史上首个百亿级产业投资发展母基金……
记者从惠州国投了解到,在市国资委监管下,这个以市场化资本运作为主业的市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已初步建立了贯穿“募投管退”全流程和基金投资全周期的管理体系,朝着“到2025年实现资产规模800亿元”的目标全力奋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号召就是集结指令,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奋斗使命,作为国有企业,我们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惠州国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健雅表示,惠州国投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和目标导向,结合投资驱动责任担当,推动形成母子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创投基金等协同发展的基金群,为市重点项目提供资本金支持和项目融资服务,奋力开创惠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新局面。
张健雅介绍,依托百亿产业投资母基金,惠州国投将聚焦惠州“2+1”产业布局高新科技和战略产业子基金,包括新能源、高端制造、生命大健康等,吸引大量优质头部投资机构在惠州投资,参与惠州本土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壮大惠州主导产业链条。
成立一年多以来,惠州国投全速推进股权投资,考察和研判了超200个项目,已选取投资、拟投及立项共14个项目,旗下惠创投公司投资的德赛产业链企业奥迪威已于6月14日登陆北交所。普惠金融上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今年1月至9月,旗下市普惠公司与21家银行开展181笔业务,业务总金额13.18亿元,为中小微企业节约成本超909万元;旗下市融担公司获得银行授信达14.9亿元,今年以来累计办理融资性担保总金额3376万元,银行保函业务累计金额约4.08亿元,自开保函累计金额约3.13亿元,有效缓解本土企业和群众资金困难。
目前,惠州国投推动集团AA+及以上外部评级,获取120亿元银行授信,进一步提升融资能力。截至2022年9月30日,惠州国投合并资产总额288.61亿元,比年初增长9.35%;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53.27亿元,同比增长29.97%;净利润14.62亿元,同比增长33.01%,其中归母净利润4.61亿元,较好地实现了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发展目标。
全面参与41宗省、市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国庆假期,市交投集团近200名建设者坚守一线,持续推进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项目建设。这个项目是广东省“十四五”时期首条开工建设的城际铁路,也是我市首条自主投资建设的城际铁路,计划于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从惠州北站到东莞市区只要20分钟、到广州市区只要35分钟,助力惠州进一步紧密与湾区城市的互联互通。
“项目隧道比例高达79.40%,我们‘东江号’‘华远号’两台盾构机24小时作业,力争今年底完成隧道总进度的56%左右。”市交投集团莞惠城际北延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潭生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振奋人心,公司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足干劲,确保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事实上,不仅是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项目,在我市1号公路(惠霞高速)项目、惠龙高速项目、广汕铁路惠城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冷链物流枢纽基地项目、惠州港通用码头内贸闸口两侧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惠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重大项目中,处处可见市属国企一线建设者忙碌的身影。
记者了解到,今年,市属国企聚焦主责主业,着重强化项目支撑,全面参与了41宗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承接了长者康养等一批民生工程,高效推进冷链物流、城市更新、新材料产业园、港航基础设施等一批基建工程,助力我市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
“我们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把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作为工作主线,以项目之‘进’促发展之‘快’,为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先锋、打头阵。”叶育强表示,接下来要加强重点项目资金支持和投融资服务,挂图作战,压实责任,确保圆满完成年度项目投资额172.06亿元目标任务。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通讯员潘胜利 胡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