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界线问题。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也需要立好界线,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由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博士亨利·克劳德和约翰·汤森德合作完成的《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教家长怎样为孩子树立榜样,帮助孩子建立界线,让孩子清楚自己的权利和责任,保护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培养孩子的界线,父母必须也要有界线
《为孩子立界线》由三篇组成。第一篇,“孩子为何需要界线”,讲述帮助孩子学习负责任的重要性。第二篇,“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线十律”,讨论十条界线法则。第三篇,“与孩子立界线的实践”,以六个步骤来实践与孩子所定的明确而实际的界线。界线是一个人的“所有权界线”。界线规定了一个人权益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作者认为,如果孩子在一个对自己该有的界线,以及他人该有的界线模糊的关系中成长,就无法培养自制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当父母给予孩子时没有界线,孩子会认为受之无愧,长此以往,这个孩子的性格往往非常自我,这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亲子关系的构建。为了使孩子认知他们是谁以及他们的责任,父母必须与他立下清楚的界线,并且用方法帮助他们学习自己的界线。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要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跟孩子设立界线并坚守之,可并不容易,但若配合正确的要素,就会大有功效。”看来,父母一方面要明白为什么要给孩子立界线,另一方面要知道如何为孩子立界线。
我们经常看到,男孩子会套着爸爸的大皮鞋走,而女孩子则学着妈妈擦口红,玩起扮大人的游戏。孩子们观察父母的言行,并从父母如何在他们的世界运作“界线”来学习,他们观察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对待配偶和对待工作,然后不管好坏,照单全收地模仿。榜样是最好的教导。孩子会观察父母的言行,并从父母那里习得界线的标准并加以运用。所以,父母在为孩子立界线时,自己首先要有明确的界线标准,把孩子当作独立的权利主体来尊重,清晰哪些是孩子必须面对的成长课题,不越俎代庖。因此,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培养孩子的界线,父母必须也要有界线。”
给孩子立界线可分六个步骤
在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案例讲解了孩子应该从小知道的界线十律。这些界律,我认为说得非常具体,也非常具有实操性。例如其中一条:知道后果。即给孩子自由,允许他选择,然后照那个选择去处理后果。这一点我尝试运用在儿子身上。比如写家庭作业,他选择先玩再写作业,常常就没有完成,但是要承受第二天被老师批评的后果,经过这样几次自己作选择——自己承担后果,他意识到写作业是“自己”的事,为了不再挨老师批评,他后来选择了先写完作业再去玩。还比如尊重他人,具体而言:孩子要能够尊重他人的界线,和人好好相处,必须学会几件事:不伤害别人,尊重别人说不的权利、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当别人的界线让他无法得到想要的,可以难过,但不会发怒。
书中,作者分享了与孩子立好界线的六个步骤:第一步,看到三个事实:孩子并不完美、问题的表象底下是真正的问题、时间不是万灵丹。第二步,建立广泛的连接。第三步,父母自己要做到界线清晰。第四步,做好评估和计划。第五步,提出计划并讨论。第六步,坚持贯彻到底。我相信,当我们学会用界线帮助孩子,让孩子懂得架构自己的生活,使他体验到行为的后果,他会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负责任。(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