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当地时间11月18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泰国曼谷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团结合作勇担责任 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应邀在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坚守初心 共促发展 开启亚太合作新篇章》书面演讲,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为亚太稳定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习近平主席的系列重要讲话在国际社会引发热烈反响。多国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全面总结了“亚太奇迹”的经验与启示,就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提出重要主张,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机遇与贡献,为再创亚太合作新辉煌注入强劲动力。
“亚太奇迹”彰显弥足珍贵经验
习近平主席在总结亚太合作的历史经验时指出:“亚太奇迹”是靠大家携手奋斗、爬坡过坎创造的。亚太过去几十年经济快速增长,得益于和平稳定的环境。历史反复证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创始人赫尔曼·劳雷尔认为,习近平主席为亚太地区发展提炼的“要走和平发展之路”“要走开放包容之路”“要走和衷共济之路”内涵非常深刻,也是中国政府身体力行的政策。他说,这些重要经验是推动各方对话合作、和衷共济、直面挑战的坚实基础,“正是这三条道路汇聚成今天的‘亚太奇迹’。”
“正是有了和平稳定的环境,亚太地区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韩国韩中城市友好协会会长权起植说,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的背景下,追求和平发展、共同捍卫地区稳定是进一步推动亚太繁荣发展的前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陈刚对习近平主席总结的亚太地区合作发展道路与经验深表认同。他说,过去数十年,亚太经济发展迅速、经济融合度高。“亚太奇迹”源于和平发展、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和冲突;源于开放包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的国家相互尊重;还源于和衷共济,各经济体沿着区域一体化的道路不断前进。
命运与共创造亚太美好未来
对于亚太未来发展繁荣,习近平主席提出重要主张:要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再创亚太合作新辉煌。多国人士认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建设和平稳定的亚太”“坚持开放包容,建设共同富裕的亚太”“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亚太”“坚持命运与共,建设守望相助的亚太”为亚太地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阻滞甚至拆解亚太地区长期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只会使亚太经济合作走入‘死胡同’。”曾多次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报道的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前主席阿兹曼·乌江对此深有感触。
在他看来,一些西方政治势力和媒体蓄意渲染炒作所谓“脱钩论”,中国的主张是对这一鼓噪的有力回击。与此同时,“打造稳定畅通的产业链供应链”的中国方案则“如同一颗定心丸”,相信中国将继续推动亚太区域开放、合作,为全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谈到习近平主席论述的亚太命运共同体,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表示,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亚太令人期待。“真正的多边主义,不能以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或发展道路为界而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各国需要的是丢开偏见,平等互鉴,取长补短。”汤之敏强调说,“在这方面,中国与东盟以及东盟十国内部的相处之道,堪称典范。”
中国式现代化为亚太和世界带来机遇启迪
习近平主席在17日的书面演讲中详细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并在18日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继续同世界特别是亚太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泰国企业家汪鸿洲对习近平主席有关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超过8亿,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的论述印象深刻,这一愿景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吸引外资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由此释放的消费需求将极大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
在文莱中华总商会会长林伯明看来,中国“继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于发展不平衡、面临多重挑战的亚太地区具有启示意义。中国通过国际合作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减贫事业提供人才和技术等帮助。从减贫合作领域的成就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整个世界的现代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对此,智利圣地亚哥大学学者康斯坦萨·霍尔克拉表示,中国没有谋求霸权,没有剥削他国,而是在实现自身现代化,并通过这些经验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