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极”的火焰蓝

漠河市北极村消防救援站是我国最北消防救援站,消防员们用汗水和信念书写忠诚

2022年11月25日惠州日报深读
字号:T|T

“冰雪炼体,烈火淬魂,一二三四……”天还未亮,消防员整齐的脚步声和嘹亮的口号声就回荡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的上空,队列最终停在村北边的138号界碑前。

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最低气温达零下四五十摄氏度。我国最北消防救援站——漠河市北极村消防救援站就坐落于此。入冬后,每天清晨6点,消防员们都会开展近12公里的晨跑,终点就是界碑。

晨跑和极寒特训打磨极寒天气下实施任务所需体能

“刚开始根本接受不了,太冷了,穿多厚都没用,冻得眼睛都睁不开。”5年前,18岁的河南籍消防员古誓言刚踏入这片冰天雪地时,极寒中的训练让他吃了不少苦头。“现在已经习惯了,也明白了晨跑的意义。”

熟练而凝重地擦拭着界碑上的积雪,古誓言感慨道,5年来,这座138号界碑伴他们度过无数个清晨。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冷资源”,北极村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村里建起许多木质结构的民宿和饭馆,每逢冬季,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此“找北”“找冷”。

“游客一多,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北极村消防救援站站长郑树君说,为打磨极寒天气下实施灭火抢险救援任务所需要的体能基础、磨炼队员意志,晨跑和一些极寒特训必不可少。

“我们‘北极消防员’有‘三件宝’——棍子、雪盆和夹袄。”郑树君说,冬天出警回来衣服会冻在身上,用棍子敲才能脱下来;用雪盆装雪搓脸,防止脸被冻伤;夹袄贴身,能保暖。

2021年3月的一个夜里,北极村消防救援站接到紧急任务,一名游客迷路后因体力不支被困在山中。郑树君和队员火速驱车赶到山脚下,踏着过膝的积雪,爬了两公里多山路,终于找到几近昏迷的游客。下山途中,郑树君和队员将游客放在担架上,每次摔倒,他们都会跪在地上,用腿垫住担架,以防对游客造成二次伤害。

“当时腿都冻木了,有个队员脚崴了都不知道,回去脱了鞋才发现,脚踝已肿成馒头大小。”郑树君回忆,为了集中精力,他和队员还不时抓把雪塞进嘴里提神。

有的队员希望一辈子都守护在这里

为避免意外发生,北极村消防救援站不断开展各类防火安全工作。“村里的每条路、每户人家我们都走遍了。”古誓言说,除了科普防火知识,他们还经常帮村里的孤寡老人做家务、跑腿,哪里需要就到哪里。

“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孩子一样亲!”73岁的村民王玉甄说,消防员们经常来看望他,帮着解决了很多难事。“每次下雪,第二天保准来帮我扫院子,家里的烟感报警器也是他们帮着安装的。”

“这群小伙子不容易,守在这么偏远的小村子,还对我们这么上心,大家对他们都非常认可。”王玉甄说。

与很多同龄人不同,北极村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们选择在最好的年纪,驻扎极寒之地。虽然训练辛苦,也偶感寂寞,但他们用汗水和信念书写着“忠诚”二字。

又一场大雪过后,古誓言打扫着消防救援站门前的“忠诚林”,望着眼前傲雪挺拔的樟子松和远处的村庄,他说:“我想一直守在这里,守护一方平安。”这既是他对青春的注解,也是对自己许下的誓言。让那一抹火焰蓝在“中国北极”熠熠生辉。

(记者徐凯鑫、刘赫垚)(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