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创睿能致力于退役动力电池循环综合利用

瞄准行业空白 成就行业典范

2022年12月05日惠州日报惠阳新闻
字号:T|T
    惠州市恒创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惠州市恒创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产销量和保有量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退役问题也正式提上议程。

位于惠阳新圩的惠州市恒创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创睿能”)致力于退役动力电池循环综合利用,目前已成长为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行业领先典范。

拥有三大产业基地

早在全球第一部电动车特斯拉面世时,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的陈志鹏就瞄准“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这一国内空白领域,经过广泛市场调研、考察,他于2017年在深圳创办了针对锂电池综合利用的科技公司——恒创睿能。

“随着企业快速发展,公司扩大规模提上日程。”恒创睿能惠州基地厂长王志孟介绍,毗邻深圳的惠州最先被考虑。“哪里有生产锂电池,哪里就需要回收处理。”他说,惠州有很多电池生产企业,“最终我们选择落户惠阳新圩。”

科技开创绿色未来。废旧动力电池中含有钴、铅、锂、镍等大量重金属元素及高毒性物质、挥发物,需要妥善回收利用才能避免环境遭受污染。动力电池里的绝大部分材料可循环利用,且钴、镍、锂等原材料的资源存量紧张,市场供应短缺,因此,通过回收利用,可以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量,降低电池生产的碳排放量。

恒创睿能针对回收电池主要有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种处理方式。王志孟介绍,“梯次利用的原则是帮助退役电池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所,如家庭储能、路灯、野外移动电源、基站备用电源等,实现价值最大化利用,我们公司提供检测服务和技术方案。”他说。

对于不符合梯次利用标准的废旧电池,恒创睿能则遵循拆解回收再利用原则进行拆解、粉碎、筛选、提取动力电池中的镍、钴、锂等核心原材料,再次用于动力电池生产。

如今,恒创睿能总部和研发中心在深圳,设立惠州、江门、赣州三大产业基地,并陆续在全国多地开展业务布局。

成为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行业第一梯队企业

近年来,在政策和产业的双重加持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经济价值日益凸显。五年时间,恒创睿能已发展成为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及综合利用行业第一梯队企业,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处理能力达15万吨/年,2019~2021年连续三年锂电池回收规模位居广东省第一。它成为持有工信部“梯次利用白名单”“再生利用白名单”双白资质的锂电回收行业全牌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在全国仅7家。

今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三部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这一举措为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按下“快进键”。

目前,恒创睿能进入了以全球一线品牌(苹果、特斯拉等)为代表的国际领先企业的供应链,同时与深圳巴士集团、广州公交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其生产循环材料已在新能源汽车与消费电子领域规模化应用。今年已完成深圳首批480多辆公交车退役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恒创睿能还不断完善以编码为信息载体、赋予单个电池“身份证”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监测体系,利用一体化溯源、追踪、回收平台进行综合管理。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已迎来第一轮退役高峰。恒创睿能成立5年以来复合增长率超100%,2021年营收超过10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20亿元。

今年8月,恒创睿能在湖南签约投资建设年产10000吨锂电池材料回收和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公司今年还完成了B+轮融资,累计金额超过4亿元,扩宽了国际化发展道路。

基地向全国扩散,市场向全球布局,上市计划提上议程……恒创睿能下一步将探索锂电池回收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完善低碳绿色创新发展模式,深化产业链业务协同,不断完善电池回收体系。同时计划在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建设惠州基地二期工程,力争打造“零碳”工厂,为打造“活力惠阳·智造高地”贡献力量。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 黄尉宏 特约通讯员陈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