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山下村联合村企助推村里红薯进入超市销售

探索“农超对接”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2年12月08日惠州日报龙门新闻
字号:T|T

近日,在龙门县平陵街道山下村,村民刘香兰正在挑选自家收获的红薯,她说:“今年收成了约2000公斤红薯,以前都是我们拿去市场卖,自从有了‘农超对接’模式后,这些品质优、口味好的红薯会被超市负责人收购,运到县城的超市销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山下村联合村企探索“农超对接”模式,帮助农民拓宽农产品销路,增加村民收入。

新模式为农产品提供稳定销售市场

据了解,山下村种有红薯、年桔、淮山、花生等农作物。虽然农产品种类繁多,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且营销方式单一,导致一些优质农产品无法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山下村退休妇女干部李金莲经多方了解后,与当地农企——伟燕农场的负责人李燕飞一同入户调研、收集优质农产品样品,并逐步摸索出拓宽农产品销路的新模式,为山下村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帮助农户与超市对接,为农产品提供相对稳定的销售市场。

据李燕飞介绍,由于村民没有进行规范化种植,生产集中度低,农产品的品质难免出现参差不齐现象。但超市对农产品有一定的品质要求,因此现阶段,进入超市的农产品须经过两次筛选后才能运往超市。待“农超对接”模式进一步稳定发展后,村里计划对相关农产品的生产标准进行进一步提升。

树立品牌提高消费者关注度

李燕飞经与村委会、农户沟通后,将山下村种植规模较大、具有软糯香甜特点的红薯,命名为“过家香”品牌红薯。一方面,希望品牌化经营逐渐稳定农户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希望借助品牌赋能,提高消费者对山下村红薯的关注度。

目前,村民种植的“过家香”红薯已进入龙门县城的生鲜超市售卖,受到不少市民喜爱。百烩生态超市负责人潘伟伦告诉记者,消费者对“过家香”红薯的品质十分认可,目前已经销售了1000多公斤,超市对后续合作充满了信心。

山下村党总支部书记刘海友说,“农超对接”模式在农户和超市之间搭建起“桥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也能为农产品树立品牌,并为农户增加收益,整个模式的最终受益者是村里的农户们。接下来,山下村还会采用搭建电商平台、邀请本地“网红”带货、通过媒体宣传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路。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廖慧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