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病诊疗中心

勇攀医学高峰 守卫“生命禁区”

2022年12月09日惠州日报专题
字号:T|T
    脑血管病科团队查房。

脑血管病科团队查房。

    脑血管病科主任谢乙团。

脑血管病科主任谢乙团。

    神经内科一区主任邱金华。

神经内科一区主任邱金华。

    神经内科二区主任李才明。

神经内科二区主任李才明。

    神经外科主任姚晓腾。

神经外科主任姚晓腾。

每个人都有一个神秘莫测的小宇宙——大脑,如果将人体比作一台精密的仪器,那么大脑就是统一指挥各个器官的“司令部”,身体各器官的活动都需要它的参与。大脑是人的神经中枢,结构复杂而精细,稍有损伤,轻则功能丧失,重则危及生命,被称为“生命禁区”。

“时间就是大脑”,神经血管疾病患者越早送入医院,可选择的治疗方法越多,治疗效果也就越好、后遗症越少。但时间紧迫下,患者该如何决定是去脑血管病科、神经外科还是神经内科就诊呢?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患者不需要再做这样的选择,入院即能获得多学科协力服务。

为提升脑病综合防治水平、破除传统分科就医模式、探索建立脑病多学科联合诊治,市一院正式成立“脑病诊疗中心”,以创新模式为脑部疾病患者提供从院前预警、急诊救治,到住院综合治疗、出院后随访,再到长期康复治疗等全面一体化、综合性、一站式的服务,为“人体司令部”保驾护航。

打造粤东地区首家融合型脑病中心

脑疾病种类繁多,罹患人群广泛,市一院脑病诊疗中心,探入的就是大脑这个人类最精密、最神圣的领地,捍卫的是人类生命里最原始的中枢。

近年来,市一院在脑病救治技术方面不断发展壮大,总体实力快速增强,特别在诊断及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症方面处于惠州领先地位。市一院脑病中心负责人荆国杰介绍,市一院脑病中心成立于2010年,成立脑病中心的初衷也是顺应当前现代综合医院发展模式的需要及日益增长的重大疾病临床诊疗的需求。医院二期工程完成后,契医院2.0版改革创新发展之机,脑病诊疗中心拥有更大的空间、更先进的设备和更完善人才建设梯队,目前脑病诊疗中心也是市一院重点扶持发展的八大中心之一。脑病是一个既要外科手术更需要内科长期管理的疾病,不仅需要临床常规治疗手段,也需要康复、营养及心理治疗的介入,需要充分利用内科预防及重症管理、外科的手术及操作、康复和营养的及时介入等多手段并举,使病人能够得到最综合性的个体化治疗。

为此,市一院率先深度融合内外科组建脑血管专科,并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脑病ICU四个涵盖神经系统所有的内外科疾病的专科及病区为基础,整合神经电生理、康复、影像、中医、营养科等多学科联动协作,打造粤东地区首家融合型脑病中心,使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科和神经重症深度融合,为病人提供一体化便捷、高效及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比如说,神经重症救治是最能考验神经科医生能力的试金石,我们中心就设有惠州规模最大的神经重症病区,是脑病重症救治的重要支撑。”荆国杰说,市一院脑病ICU最大的特色是病房拥有完全融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业人才的救治团队,打破了既往外科疾病外科医生治,内科疾病内科医生治的传统模式,内外融合的创新模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专业化的治疗。市一院脑病中心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四个学科不仅是空间紧邻,更是技术的融合、人才的融合,脑血管病及神经重症特色专科正是内外融合发展的硕果,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最快捷、最个体化的救治服务。

从学科发展来说,在脑病诊疗中心框架下可实现人才良性流动、床位互补、亚专业方向“专、精、尖”人才专向培养及人才引进等“学科群”发展模式,同时以脑病诊疗中心发展引擎,推动脑系疾病向着专科如神经康复、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神经超声、中医科和营养科提升,涉及科研方面的还包括脑病诊疗中心实验室、惠州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等。

“一站式”模式让患者告别奔波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外科管开刀,内科管吃药”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内、外科医生各干各的活,除非患者自己去另一个科室多挂一次号,否则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但在市一院脑病诊疗中心,这样以内、外科为界线决定患者去向的固有医疗模式已经被打破。

荆国杰介绍,对于患者而言,脑病诊疗中心的推进将使患者得到最便捷、高效、个体化的治疗,关于脑系疾病的诊治从既往串联救治模式变成当前的并联救治模式,病人不需要来回转诊或转科就能一站式解决救治问题。而随着脑系疾病亚专业的大力发展,使患者脑系疾病得到最专业化的治疗,绝大部分复杂脑系疾病足不出市就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既争抢了宝贵的时间又节约了费用。

“目前我们正在装修建设脑病诊疗中心门诊,将所有脑病相关科室都放在一起,以后患者头晕头痛来就诊不用担心不知道该看哪科了。”荆国杰表示,流程优化后,病人无需反复挂号,在脑病诊疗中心门诊导诊处经初步检查后,会根据患者情况将病人引导到合适的科室就诊,从而极大地提高诊疗效率。此外,脑病中心各科室设置在同一栋楼的上下楼层,让各学科间更好地形成救治合力,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救治服务。

结合脑病重点发展特点及该院脑病诊疗中心当前的技术力量,秉承“一切为了病人”的精神,未来市一院脑病诊疗中心重点研究领域在神经疑难罕见病、复杂脑血管病手术、杂交手术、脑病肿瘤疾病及功能神经外科等方面,能够使本地区绝大部分疑难重大脑系疾病在本地区就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脑病诊疗中心四大重点学科

脑血管病科

与死神赛跑 打通患者“生命通道”

走进市一院卒中中心,到处可见医务人员步履匆忙的身影,一场场救治脑卒中的战役随时可能在这里打响,只为快速打开“生命之路”,让生命重放光彩。

去年,10岁的小愉(化名)在晚上睡着后突然头痛醒了,然后就开始喷射性呕吐,家长赶紧将小愉送到市一院。送院过程中小愉完全昏迷。做完头颅CT团队心头一紧:脑部大量出血,才10岁的小脑袋里面,因为出血导致了一个接近80ml的血肿!医生当机立断立刻手术。早晨6:30切开皮肤,7:23切开脑膜,清除血块;8:50关键手术操作完成,关闭颅骨。手术完成当天下午,小愉就醒过来了,两周后,小愉自己走着出院了。

这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在市一院卒中中心绿色通道上屡见不鲜。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首位致死原因,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卒中又称“中风”,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严重的脑血管系统疾病,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

“时间就是大脑,一旦发生脑卒中,争取时间非常重要。”市一院脑病诊疗中心相关负责人、脑血管病科主任谢乙团说道,脑卒中的黄金救治时间是发病最初6个小时内,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通过静脉溶栓、介入取栓及其他一些外科手段等开通血管或解除脑组织压迫,迅速恢复脑细胞的功能。如果超过这一时间,脑细胞会迅速坏死,患者往往“非死即瘫”。

早在2012年初,市一院在本地区率先开通了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打造脑卒中院内急救“黄金一小时”。2020年,该院获得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资格认证。2021年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办公室开展的全国559家高级卒中中心综合排名中,医院排在全国前列。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把抢救卒中病人的时间压缩到最短。

如今,该院通过持续完善学科布局和优化卒中急救通道,已将卒中救治时间的中位数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且不断“刷新”,脑卒中患者一站式急救“零停顿”已成该院常态。“我们年静脉溶栓量从以前的几十例到目前的150例左右,静脉溶栓时间从既往的45分钟左右缩减至25分钟左右。”谢乙团介绍,目前,市一院已拥有完善的卒中救治体系,能为卒中患者提供院前、院内急救和出院后随访一站式综合性救治服务,通过5G智慧平台为急性卒中患者开展快速筛查、评估,信息互联互通,多学科协同救治,大大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速度。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该院还一直在推动本地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建设,联手搭建“卒中急救圈”,致力于提高区域脑卒中救治效率。目前该中心已累计为2万多群众建立卒中健康档、与13家基层医院开展脑卒中联合救治和双向转诊。

神经重症病房(脑病ICU)

守住最后一关撑起危重症患者“保护伞”

小彬下班骑电动车回宿舍途中不幸发生车祸,颈椎爆裂性骨折需要紧急手术治疗,术后短暂清醒后又很快陷入了昏迷状态,就治医院通过卒中远程救治平台联系市一院卒中中心,快速转运至市一院抢救。患者昏迷的原因是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闭塞,是脑血管病中发病最凶险预后最差的一类卒中。卒中团队快速启动导管室,为患者开通介入取栓绿色通道,从患者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取出大量血栓,顺利实现了血管再通。但患者因为发病时间长,昏迷重,并且已经出现了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术后并没有如预期很快醒来和四肢活动,而是仍然昏迷状态,并且出现了肺部感染。

“这种情况在脑血管疾病中非常常见!”脑血管病科副主任蔡春生说,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水平有两个关键要素,一个是时效性,一个是重症管理能力,术后重症的救治水平是患者预后好坏的关键。因为小彬昏迷重,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在脑水肿高峰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波三折,脑病重症团队通过MDT模式,联合呼吸科、ICU、心内科、康复科、中医科及营养科等多学科联合救治,最终小彬挺过生死关口,转危为安。

“我们的神经重症监护室专门救治神经系统疾病危重病人,它兼有重症监护室优势的同时,更具有专科性。”蔡春生介绍,神经ICU患者多病情危重复杂、伴有意识障碍、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和病残率高等特点,专科性更强的重症监护室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更能有效救治患者。

市一院脑病中心重症病房(脑病ICU)创建于2011年,现设置床位25张,目前是本地区规模最大、配置最完善的脑病重症病房。神经系统疾病原本就复杂多变,进入到神经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更是已经在与死神握手,可以说,这里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但是这里也是一个离希望更近的地方,这里每天都在缔造生命的奇迹,据统计,市一院脑病ICU开科近10年来已成功救治1800余名脑病急危重症患者,为患者开辟了一条黄金生命通道。

神经内科

狙击罕见病例 抽丝剥茧破解疑难密码

都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为疑难杂症,大脑里的组织就像迷宫一样,处理起来棘手万分,可在市一院脑病诊疗中心医护人员却屡屡冲出困境、破解危机,换来患者平安、家属心安。

在今年年初,家住外市的61岁赵大爷(化名)突然出现头晕昏沉,伴有头顶部阵发性胀痛、记忆力下降、情绪容易激动,四肢震颤情况,有时躺着或坐着与人说话会马上睡着,且行走不稳。3月,赵大爷到市一院神经内科诊治,在经过系列神经系统体检、脑电图及磁共振检查后还是查不出具体病因。“认知损害合并出现特殊的睡眠障碍,难道是抗IgLON5相关脑炎?”神经内科一区主任邱金华通过对症状抽丝剥茧的检查后,认为有这种罕见病的可能。将赵大爷血液基因样本送检后,结果显示IgLON5阳性!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最终确定“抗IgLON5脑病”,经过对症治疗后赵大爷情况已好转出院,如今随访了解到赵大爷症状改善明显,已能正常对答,晚上没有再乱语。

据悉,抗IgLON5相关脑病在是新发现的、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类型。赵大爷是目前全省第一例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例,该病于2014年被第一次报道,至今国际上仅有几十例报道,且疾病症状异质性较大,非常考验医生诊断能力。

26岁的玲玲(化名)是个性格开朗的销售员,但在剧烈争吵后突然发生了精神异常,变得沉默寡言、目光呆滞,间中有肢体抽搐,来到了市一院就诊时,初步考虑“脑炎”收入了神经内科病房。入院后立刻给玲玲做了腰椎穿刺,进行相关检测后诊断玲玲为抗NMDAR脑炎。根据玲玲的情况,神经内科二区主任李才明团队为其指定治疗方案,玲玲意识逐渐恢复,到出院时已能缓慢行走,言语表达也已恢复。李才明指出,出现精神异常、反复抽搐,不一定是精神疾病或癫痫,还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脑炎。

“每一个疑难罕见病例,都是一道难题。”神经系统疾病是目前临床医学疾病谱中未知病因及发病机制最多、病种最复杂的疾病之一。在目前全球发现的大概8000多种罕见病中,神经系统疾病约占50%~60%。而疑难、罕见病较为隐匿地存在临床各科病人中,如未及时系统诊查和深入探讨,容易漏诊和误诊,市一院神经内科医生就犹如破解黑箱密码的“解码员”,在惠州地区率先开展神经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已经明确诊断的临床少见或罕见病包括克拉伯病、先天性肌强直、线粒体脑肌病等,是惠州诊治神经内科疑难病罕见病最多的科室。

近年来,市一院神经内科不断挑战更多脑部疑难重症,提升处理疑难复杂手术的能力及疑难罕见病的诊治水平,创建了粤东地区唯一的癫痫中心,开展惠州地区第一例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惠州地区第一例手法复位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惠州地区第一例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检查,和心内科合作完成粤东地区第一例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

神经外科

勇闯生命禁区 高精尖技术攻克难关

大脑是最精密的仪器,神经纤维比头发丝还细,线路如蛛网般复杂。在这个危险的区域动刀无疑是“在刀尖上起舞”,神经外科也因此成为处于金字塔尖的精细学科。对于市一院神经外科医生来说,高精尖、稳准险是他们的代名词,在他们行云流水般的柳叶刀下,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生命得以“重生”。

“三叉神经痛,天下第一痛。”自从患上三叉神经痛,78岁的张奶奶好多次直想用头撞墙,面部都要忍受刀割、电击样剧烈的疼痛。经多方打听,她找到了市一院神经外科主任姚晓腾,姚晓腾团队与麻醉科为张奶奶进行了详细检查及麻醉评估,考虑到高龄,合并糖尿病、脑梗死,身体条件差,为张奶奶选择微创手术治疗,30分钟就顺利完成球囊压迫手术。张奶奶面部疼痛消失,第二天顺利出院。姚晓腾表示,包括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在内的疾病都属于功能神经外科的范畴,对患者来说或许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却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如今通过微血管减压术、球囊压迫术等微创手术,让三叉神经痛的病人不再痛苦,让面肌痉挛患者不再尴尬。

帮助昏迷重症患者(植物人)苏醒是医疗界不断探寻的难题。一名患者在6个多月前因车祸导致颅内出血,经过抢救后虽保住性命,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子女不愿意放弃,送到市一院进行康复治疗,希望出现奇迹。在一次会诊当中,市一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克君发现患者有促醒手术治疗的潜质,经过检查评估及与家属密切沟通,决定为患者开展脊髓神经电刺激促醒治疗术,在患者颈部椎管内放置一个特制的电极片,促进意识障碍患者清醒。术后1个月左右,奇迹发生了:患者的意识反应就有了明显的进步,从“植物人”状态到能够缓慢握手,有了明显的哭笑表情,可以发出一点点声音。姚晓腾介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严重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意识障碍患者比例却越来越高。该院开展的脊髓电刺激促醒手术,为急性脑血管病、颅脑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疾病导致的昏迷患者点燃了苏醒的希望。

姚晓腾表示,人的大脑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一样,少了一个螺丝都有可能全盘崩坏。在这么精密的大脑里治疗疾病,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更需要高端的医疗设备。为降低脑病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市一院脑病诊疗中心不断“探秘”高精尖技术领域,运用高精尖技术搭配高科技设备,在人体“中枢”领域抽丝剥茧、追踪病灶、解除危险。如今,在市一院脑病神经外科手术室里,神经导航、超声刀、立体定向仪、3D介入导管机,莱卡手术显微镜,美敦力开颅器,斯道斯神经内窥镜,西塞尔头架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高精尖”设备出现在每一个生与死搏斗的关键时刻,守护患者生命。

本版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魏丽莉 王运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