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有别于西方模式,彰显出中国式独有的政治气质、历史气韵和实践气派,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显著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科学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推动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
在规模和难度上,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空前性。“人口规模巨大”,在客观陈述中国式现代化的规模、体量、广度的同时,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和意义,也实事求是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任务的难度。迄今为止,如果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衡量标准的话,过去两百多年,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个,人口约为10亿(仅占当今世界总人口的12.5%)。而中国式现代化是推动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将彻底改写现代化世界版图。
在价值目标上,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民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生活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价值取向上,共同富裕植根萌发于中华民族关于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之中,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懈追求的发展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意味着党要团结带领人民通过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同时,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要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通过“存量”与“增量”的融合统一,立足分配问题有效破解民生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在动力布局上,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协调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确立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使人民的物质财富充裕和精神生活充实,使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达和精神文化产品丰富,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在实现形态上,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共生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科学认识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从实现形态上,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就为全人类的永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路径生成上,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生性。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和平的文化基因。尽管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各种风险挑战无处不在,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仍然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仍然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遵奉“和合”理念、爱好和平的内在特质。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