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师是园丁,辛勤浇灌祖国的花朵;教师是雕塑家,塑造青年学子的灵魂;教师是春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奉献他人。在我看来,把教师比作茶,再也贴切不过。小时候不能理解:短短一节课,老师们为什么总带着满满一杯茶?茶味涩苦,老师们为什么总是甘之如饴?长大后,我也成为了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才明白每一节课的知识输出,口干舌燥,茶是从教之路的最佳伴侣。从此,寒来暑往,四季更迭,讲台上的那杯茶,从未缺席。
教师与茶相似。大多数好茶生长在深谷、陡峭的山脉和云层环绕的地方,尽享日月光华,但也远离喧嚣,一生与平淡清贫相伴。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亦要以德立身、淡泊名利。教师应该是学生的道德模范。所谓师德,应如一株好茶,是摆脱俗世的滋扰而不伪饰,是固本清源而不随波逐流,是坚持内心的热爱而不见异思迁。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性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育不同于其他理论灌输和技能培训,不是“讲道理”就能产生效果的。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才会真学真信。高校思政课教师“欲立人则先立己”,才能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教师与茶相似。好茶需要千锤百炼。茶树历经三五年,甚至几百上千年,坚强地屹立于自然中,鲜叶得以被茶农采摘。数万个细嫩的芽头,层层制作工序,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才得一斤春茶。再用沸水激荡,茶香方显。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亦要勤学本领、苦修内功。
教师与茶相似。茶是一种很有灵气的植物。茶树开花,味浓但不香,香气凝聚在叶片之中。千锤百炼的茶叶,却愿将生命奉献给了一杯水,也将穷极一生的滋味、精华奉献给水。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亦要倾囊相授、诲人不倦。将所学所思所得与学生分享,无私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高尚师德的基本内涵。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张扬,思想开放,知识视野需要被无限扩充。对于求知若渴的青年学子,教师应当保护他们可贵的求真意识和钻研态度,迎接他们提问、挑战,甚至刁难,并诚心期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只有抱定诲人不倦的从业理念,在不破坏原则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耐心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和对问题的研究,才能建立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赢得年轻学子的钦佩与爱戴。
茶者,解渴涤烦助思,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盏清茶,先苦涩,后微甜,再齿颊留香,最后慢慢沁人心脾,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春雨滋润心田。常驻案头的一盏清茶,不仅是备课讲课的最佳伴侣,更是从教之路上必不可少的良师。如一盏清茶,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德立身、淡泊名利,言传身教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如一盏清茶,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勤学本领、苦修内功,把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讲深、讲透、讲活。如一盏清茶,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倾囊相授、诲人不倦,用渊博的学识哺育学生的求知,用高尚的师德树立成长的楷模。
从教之路,是清苦,亦甘甜。为了培根铸魂育新人,高校思政课教师理应自觉遵守新时代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一盏清茶,解学生求知之渴,涤学生成长之烦,助学生人生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