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学成日,归来创业时。记者从团市委获悉,为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加强惠州青年学生人才服务工作,进一步团结、凝聚和服务惠州广大在外学子,吸引更多惠州学子回归家乡、建功家乡,团市委近日印发《惠州“学子归巢”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该方案,“学子归巢”重点面向惠州市在外青年学生人才(惠州市户籍或惠州生源的学子)实施学子归巢行动。从服务学子在外求学到返回家乡建设惠州,方案都作了具体安排,主要包括:建立在外学子联系“强枢纽”,丰富在外学子返乡实践“广平台”,打造在外学子实习、就业、创业“直通车”,厚植在外学子“家乡情”,构建学子归巢工作联动“大格局”五大方面内容,动员家乡学子学成归来逐梦惠州,做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见证者、奋斗者、贡献者。
建立在外学子联系“强枢纽”
方案提出,建立在外学子联系“强枢纽”,逐步构建起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惠州在外学子信息库,同时在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高校集中的城市以点带面建立惠州在外学子联络站,通过互动交流、实践活动、政策解读、城市宣传等方式凝聚和服务在外学子。建好用好各级大学生成长促进会、大学生返乡协会等社会组织,分层分级构建惠州在外学子微信塔群,实施“学子培苗行动”,常态化联系在外学子。
丰富在外学子返乡实践“广平台”
方案指出,将开展“与惠州·共成长”系列品牌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整合部门资源,坚持全域联动,在市县两级广泛开展“万名学子看家乡”“‘青’眼看变迁”“把我的大学讲给你听”等“与惠州·共成长”学子归巢品牌活动。建立校地常态化联系机制,组织大学生返回家乡参与社会实践。探索“返乡学子+青年之家”基层治理新模式,加强青年群体与村(社区)空间粘合度。持续输出青春惠州城市品牌形象。以惠城区开展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工作为契机,推动出台体系化、普惠性的城市青年发展政策,通过“校园惠州日”“百所高校进惠州”等活动,推介惠州城市环境和人才政策,持续输出惠州城市品牌形象。
打造在外学子实习、就业、创业“直通车”
在助力学子返乡就业创业上,方案也做了细致安排,如做优学子返乡实习见习平台,实施展翅计划、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建立一批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通过链接优质企业及高校资源,打通政校企供需对接渠道。精准开展学子招才引智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归集机制,开展高校行校园招聘活动,定期在惠州学子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展“引才”活动,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举办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做强惠州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在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创业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吸引更多在外学子返惠创新创业。完善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科技孵化1.0),打造惠州港澳青年创业基地二期,拓展惠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惠州青年文化创意街区的平台功能。
厚植在外学子“家乡情”
家乡是永远的牵挂,将为学子提供各种贴心的关怀。方案提出,实施优秀学子和困难学子奖励资助,加强本地学子社情乡情教育,把惠州文化、乡情教育等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范畴,厚植学生家乡情怀,使惠州学子从小知乡、爱乡。通过传统节日和重大节点传递问候,唤醒在外学子思乡、思家、思亲情结,强化家乡情感纽带联系。招募一批“青春惠州代言人”,以高校为单位组成N个青春惠州代言团队,通过政策宣讲、沙龙交流、同乡联谊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让更多在外学子了解惠州、走进惠州。
构建学子归巢工作联动“大格局”
学子返乡建设惠州,将会享受家乡更多的优惠政策。方案指出,优化配套服务政策,建立健全“1+2+N”人才政策体系,设立“青年人才驿站”,提供3~7天免费住宿和“一站式”融城服务。在“3+7”工业园区和人才集聚区域建设产业人才公寓、青年人才公寓、高端人才社区,强化人才安居保障。针对青年人才安家落户、配偶就业、就诊医疗等出台人才服务综合保障性政策,释放惠州引才温度,解决青年人才后顾之忧。加强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加强调查研究,形成对党委、政府决策具有参考意义的调查研究报告,为出台更具实操性、普惠性的青年人才服务政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邱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