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惠东渔歌香港国际音乐节获奖

平海渔歌艺术团创作的《白丝丝》《最美的传唱》分获二三名

2022年12月22日惠州日报惠东新闻
字号:T|T
<p></p>

<p>    原生态渔歌《白丝丝》。(视频截图)</p>

原生态渔歌《白丝丝》。(视频截图)

<p>    《最美的传唱》表演现场。</p>

《最美的传唱》表演现场。

日前,香港国际音乐节获奖作品揭晓,由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创作的《白丝丝》《最美的传唱》榜上有名,分别获得第二、第三名。据了解,受疫情影响,今年香港国际音乐节比赛在线上进行。在惠东政府的支持下,平海渔歌艺术团克服多种困难,完成了歌曲的彩排和录制。在评奖环节,上述两首惠东渔歌在初赛中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闯进总决赛,并得到评委的认可。

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以惠东渔歌最为著名。近年来,惠东县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成立了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等工作。接下来,惠东县将规划继续申报一批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加快完善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建立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系统、发布平台等。

《白丝丝》曾代表广东参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白丝丝,白丝丝,白丝丝,白丝丝,我叫阿哥免相思……”日前,平海渔歌艺术团6名成员录制的当地原生态渔歌《白丝丝》在香港国际音乐节线上总决赛中展示,旋律优美、歌声悠扬,宛如天籁。“好听!”现场评委由衷地赞叹道。

据介绍,《白丝丝》由毕践新作曲,由平海渔歌艺术团成员赵兴祥和李福泰作词,采用原生态惠东渔歌《五更叹》的曲调,加入现代音乐元素,主要反映渔村渔家女美丽、勤劳、善朴和向往自由恋爱等。此前,《白丝丝》曾代表广东参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获得岭南新音乐金奖、全国金奖,并荣获广东省第八届和惠州市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担纲《白丝丝》主唱的是惠州歌剧院独唱演员、惠东渔歌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张喜英以及钟婧、陈燕美、刘芸恺、周晓婷和周贵玲等6名平海渔歌艺术团成员。

另一首由平山一小学生演唱的《最美的传唱》则斩获合唱团小学组第三名。该作品由平海渔歌艺术团秘书长向春宇作词,平山一小教师、平海渔歌艺术团骨干吴春媚组织排练,此前曾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中小学生音乐节展演,获得较高评价。

据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副团长向文慧介绍,香港国际音乐节是一个融古典、流行、现代、中西及各类型音乐文化活动的大型音乐盛事,于2013年首次举办。音乐节通过举办音乐营、游学团、比赛、音乐会、大师班、座谈会及研究会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吸引了海内外的音乐才俊汇集香港。在短短数年间,活动参与人数由第二届的12000人次增长至第六届的近90000人次,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及地区参与。本届比赛涵盖了钢琴、弦乐、管乐、民乐、打击乐、声乐等项目,比赛有独奏、重奏、小组、乐团等多种形式。

惠东渔歌多次斩获大舞台奖项

平海渔歌艺术团的前身是平海渔歌队,这支队伍从2004年开始创编了10多首经典渔歌作品,包括《我的家乡好风光》《一对龙虾藏礁洲》《渔家世代向海洋》《白丝丝》《渔家乐》《千年渔歌唱不停》《渔歌情》《疍家组歌》等。这些渔歌曲目先后3次参加全国渔歌大赛荣获一金一银二铜,3次参加广东省民歌比赛荣获三金三银。其中,《我的家乡好风光》被选送参加2005年广东省文化厅举办的“第三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比赛荣获银奖;接着参加省文化厅主办的网络歌曲展演,网上得票28万,荣获最佳人气奖;参加世界华人艺术节广州总决赛荣获金奖。

2007年,《一对龙虾藏礁洲》和《钟城谣》渔歌登上中央电视台民歌世界栏目展演。之后,惠东渔歌唱响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文博会、香港会展中心、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国家著名音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专程来听渔歌,为“一带一路”世界各国记者采访团演唱渔歌。

加快完善非遗数字化建设

惠东渔歌是惠东县唯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多年的保护、挖掘和发展,最终“亮嗓”国际大舞台并取得不俗成绩。

近年来,惠东县全力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建立了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档案;设立惠东渔歌工作室、惠东渔歌传承基地;成立惠东渔歌、客家山歌业余学校,培养惠东渔歌、客家山歌传承人;录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原始音像资料;举办惠东渔歌专场演出;承办广东省渔歌精英赛暨全国渔歌邀请赛等,推动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惠东县将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长期保护规划。同时,加快完善非遗数字化建设,建立特色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系统、发布平台等,丰富、充实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此外,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构建数字化非遗保护、利用和管理新的网络平台。

惠东还筛选部分非遗项目制作成慕课在网络上进行展播,以提高该县非遗项目的影响力。此外,加大人才培养,继续推进非遗的长效保护和活态传承,开展富有时代性的民间文化艺术创作、演出、比赛等活动。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通讯员叶衍达

数看惠东非遗

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惠东渔歌

省级非遗项目6个:九龙峰祖庙庙会、凤舞、舞鲤鱼、吉隆元宵舞龙、西来古刹祈福、惠东盖子狮

市级非遗项目10个:梁化蓝氏集艺馆斗牛狮、稔山长排盖子狮、铁涌盖子狮、铁涌粘米山歌等

县级非遗项目41个:高潭明姜、军声、平海楹联、惠东客家山歌、龙形拳、谭公传说等,内容包括民间音乐、制作技艺、民俗等项目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4人、市级10人、县级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