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始 冬至大如年

2022年12月23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12月22日,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冬至养生遵循“冬藏”特性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未来半年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冬至进九。”民谚形象地说明了冬至以后的天气变化。此后夜渐短而昼渐长,但地表热量积蓄越来越少,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到来,经九九八十一天才春回大地。

“冬至阳生。”冬至之后,阳气开始萌发,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故冬至养生仍需遵循冬季“藏”的特性。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负责人陈文滨介绍,起居方面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同时要格外注意保护头颈部、胸腹部、腰背部及下肢等容易受寒的部位,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陈文滨表示,冬至后,人体内阳气蓬勃升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因此是人们开始进补的最好时间,但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温补、清补,但不可盲目进补,同时饮食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冬至前后,除了注重饮食药膳之外,还可以通过泡脚、天灸、膏方、晒太阳等方式,更好地养生。

惠州民间称冬至为“拜祖公节”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被当作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

在北方冬至要吃饺子,而在南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香甜的汤圆则是长久以来冬至节日的传统习俗。汤圆又称“冬至团”,被赋予家庭“团圆”、生活“圆满”的美好象征意义。

“过冬节,食三牲,尝粉果,添衣衫。”这是惠州民间一首冬至节令歌谣。惠州民间又称冬至为“拜祖公节”,人们隆重其事,祭拜祖宗,以美食和新衣慰劳身心,其中“过冬食粉果”,即过冬吃艾角,是惠州特有的过冬习俗。

“惠州人冬至吃艾角除受风俗影响外,还存在一定的饮食科学性。”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高燕来认为,冬至前后正是萝卜成熟的时候,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等功效,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民间说“冬吃萝卜赛过人参”。冬至前后天气寒冷,人们吃肉比较多,肉吃多则易生痰,易上火,膳食中配一点萝卜,不仅可以调节内火,还能起到补气顺气的营养滋补作用。此外,冬至前,也正好是惠州地区晚造糯米和稻米收成时节。用新收的稻米糯米碾成米粉,做出来的艾角特别香甜,也是应季养生食品。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