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元旦

□亦然

2022年12月24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迎来了2023年元旦。

元旦,古时又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等。我国的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据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的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记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这也是“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文献中。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史学家、文学家兰萧子云的《介雅》诗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对于这样一个万象更新的重要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给这个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元旦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时刻,这正如北宋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日》诗中所描述的那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旦作为新年的第一天,人们都以热烈的方式进行贺岁,古往今来,无不如此。三国时期的曹植是曹操之子,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被推崇到文章典范的地位,他在《元会》诗中写道:“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贺岁场面:在这吉日良辰,君臣相聚在高堂之上,把酒欢饮,悠哉乐哉!

元旦,也是“天增岁月人增寿”的时刻。在元旦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往往会引起人们对岁月的感悟和感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中写道:“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表达了诗人不惧衰老、精神抖擞跨进新年的欢喜之情。同为唐代诗人的成文斡写有《元日》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新年之际,诗人举杯庆祝,当从镜子里发现自己已两鬓斑白,感叹过一年长一岁,已经老了。而这种元日专饮的屠苏酒,饮时有个规矩,要从年龄最小者开始,依次而来,年长者居后。因古人认为,每逢新年人增寿,少者长了一岁,是为乐;而长者却失了一岁,是为悲。年少者先饮,为贺,年长者后饮,乃避忌讳也。诗人面对走向苍老,在自然规律面前,有一份难得的淡定乐观心态。

新年的美好,也必然给人们带来心情的美好。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作虽然雄奇奔放,而某些诗作也显现出欢愉快乐,他在《己酉元旦》诗中云:“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元旦之日,夜雨已经将残雪融化,初升的太阳冲出了多日的阴云,诗人提起狼毫,挥写春联。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是何等的明快和美好!

唐朝开元名相张说《钦州守岁》诗云:“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确实,元旦既是我们辞旧迎新的节点,也是我们盘点人生的驿站。在崭新的2023年里,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神清气爽,不断前进,开启一段充满诗情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