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铃薯丰收乐薯农。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摄
春节过后,惠东县铁涌镇黄坑村村民忙碌起来,纷纷走上地头挖“金蛋蛋”,喜迎新春的第一份收获。
一天清晨,黄坑村湖下村民小组的柯时纳早早来到地里,把一个个“金蛋蛋”刨出来。看着大大的马铃薯,柯时纳满脸笑容。“去年虽然丰收,但才8毛多一斤。今年虽然收成不好,但价格好,今天的收购价是1.7元一斤,有赚头。”柯时纳说,他种了9亩马铃薯,亩产3500斤~4000斤,预计收入三四万元,心里觉得非常踏实。
柯时纳是土生土长的黄坑村湖下村民小组村民,今年刚好60岁,他20多岁就开始种植马铃薯,风风雨雨走过了30多个年头,养大了两个儿子,建起了楼房。柯时纳说,春节期间,他一直关注马铃薯的价格,得知年后每斤收购价1.6元~1.8元,年初五就发动全家收获马铃薯。
紧挨柯时纳的是马汉明的马铃薯田,近期他也带着一家老小收获马铃薯。他和妻子负责挖马铃薯,还在读大学的儿子则驾驶三轮车运送马铃薯,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生活没有辜负他的热情,靠着种植马铃薯,马汉明养活了一家人,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今年马铃薯的价格比较理想,我们过完年就马上来挖马铃薯了。”马汉明说,新年的第一笔收获,他打算用在小孩的学费和生活费上面。
春天本不是收获的季节,是冬种马铃薯让薯农的春天变成了收获季。黄坑村是铁涌镇种植马铃薯面积最大的行政村,面积2300多亩。铁涌镇马铃薯种植面积约2.6万亩,今年总产量预计6.5万吨,产值预计2.21亿元。
近年来,铁涌镇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包装印刷业、运输业、餐饮业、电商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助力铁涌沿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道路阔步前进,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接下来,铁涌镇将继续擦亮“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这块金牌,持续深化惠东县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方面推动马铃薯育种、科研、仓储、物流、冷链等深度发展,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提高农户收入;另一方面推广土地托管、统防统治、代耕代种等服务模式,构建产品精深加工与研发创新中心、立体循环种养示范区、现代化种植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一心三区”发展格局。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通讯员黄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