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韵 多彩新桥

□胡雪峰

2023年02月05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早春的惠阳,一派生机。一列列动车沿着轨道穿过村庄,从四面八方乘坐动车来惠阳的乘客,下车第一站便是新桥村。这里是惠州南站新城片区的核心区域,是环大亚湾新区起步区,未来将打造成为产城人融合、宜居宜业的立体生态新城。曾经,新桥村是一片传统的农耕之地——

“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民以食为天,这里主要生产水稻,一年两产,地产玉米、番薯、花生等,一年四季可种。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里采艾的不止有姑娘,还有那大婶大娘。捣碎艾,与面粉或糯米粉一起做成艾饼艾饺,在各个节日里,家家户户必食之。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里种植着有万寿果美誉的木瓜,常与花生一起煲骨头汤,祛湿健脾。现有红心木瓜,当新鲜水果食用,美肤除皱。

“杂橘柚以为囿兮,列新夷与椒桢”。这里也出产橘柚。现今过年,家家户户门口摆上橘树,吃着橘子,才有年味。中秋节赏月,除月饼外,必配上柚子、龙眼等本地水果。

新桥村靠近惠阳中心城区,是城乡接合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新桥跟惠阳其他村一样,村民大部分是客家人,改革开放以来,这里也引来四方来客,居住了一些新客家人。村里主要姓氏为邱姓,其他还有叶、李、杨、谢、曾、何、古、彭、傅、邓、江、张、刁和付等姓。说它古老,得追溯新桥老屋场的历史,六个老村,除大门埔始建于明朝末期外,陈屋、东干塘、九围、均田、排浪均始建于清朝。既为客家,多为躲避战乱和灾荒从外地迁移至此。

新桥村该有新桥吧。谓之新桥,也是当时的说法,现在已经成为老桥,成为上百年来新桥发展的历史见证者。一桥三石墩,宽一米左右的两石齐驾并驱,跨过约15米的小河,便是这座桥——新桥。新桥河(新民村村边一小河)水源自山涧之泉汇成小溪之流。它在当时是新桥,解决了乡亲们蹚水过河的困难,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男女老少随时轻松地通过它到达对岸。今日漫步于桥上,只见桥面古朴斑驳,倒影在水中清晰可见。听说通桥那天,桥的两岸响着喧天的鞭炮声和乡亲们欢欣鼓舞的锣鼓声,传达着新桥村民为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欣喜之情。

新桥村的旧居多为传统民居——客家民居。以石灰、黏土、砂石混合夯成墙基,上面砌以灰砖或泥砖的砖木结构瓦房,多为连体,建设时间从清朝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如今现状较好、仍然有人居住的有东干塘村、黄屋村、蓝屋村、李屋村、江屋村等村民小组。

新桥村饮食多为客家饭菜,特色传统菜有黄金酥丸、墨鱼丸、客家酿豆腐,小吃有清明节的艾粄、端午节的粽子、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的糍粑、冬至节的萝卜粄、春节的喜粄和印粄等。各村多有祭祀、祈福等活动。祭祀祖先多在农历八月十五、正月初二、四月初八,仪式有供奉“三牲”、酒礼、烧香点蜡、礼拜、祈福、许愿、打太平醮等。

安居才能乐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新桥村从事农业的人员逐渐减少,多数人都到城镇或附近的工厂、商店打工,有的开店经商或办饮食服务业。如今新桥村村民新居多为独栋楼房,一户一宅,周围树木成荫,近有菜园或果园,鸡犬相闻,实为桃源佳境。配有网络和村级公路,设施有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垃圾收集点,充满现代气息,不愧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实让身居闹市的城里人羡慕不已。

今日的新桥村交通极为便利。惠大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和厦深高铁穿村而过,设有厦深高铁惠州南站和多个高速公路出口。众多企业落户新桥村,村里的经济主要为工业、农业、服务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为土地出租和集体房屋出租。

工业文明之花在新桥村绽放,田园牧歌也依然在这里歌唱,未来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