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东湿地资源丰富。惠州日报记者蓝斐菲 摄
湿地是“地球之肾”“城市之肺”。早在2020年,惠东县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惠东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考洲洋生态保护的决定》,并从当年7月1日起施行,正式为海洋湿地保护立法。近年来,该县在湿地保护方面持续发力。
据介绍,目前该县红树林总面积达1358.4549公顷,滩涂面积达1311.5794公顷,涉及惠东铁涌、巽寮、吉隆、稔山、平海、港口、黄埠等7个镇(度假区)。
为进一步做好全县湿地保护工作,日前,惠东县人民检察院与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海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惠东分局、港口管委会联合签署了《广东省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以下简称“《机制》”),旨在保护中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海龟的最后一张“产床”、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
《机制》明确各单位在办案协作等方面的职责
据惠东县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负责人介绍,为了该《机制》的诞生已经准备了一段时间。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现存的最后一张海龟产床,也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海龟自然保护区,因其典型性、稀有性、独特性和脆弱性于2002年1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为我国唯一的以国际濒危物种——海龟及其栖息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国际重要湿地。并且,该保护区有400公顷的湿地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这对惠东乃至广东省都少有,重要性不言而喻。
《机制》由惠东县人民检察院、海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惠东分局、港口管委会等7个部门联合签署。目前,《机制》只是一个框架协议,未来将不断完善。同时,《机制》明确了各单位在湿地公益诉讼线索移送、办案协作、宣传协作、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职责。
据介绍,《机制》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积极推进惠东县委“向海图强”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保护海龟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安全、促进海龟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通过联合签署《机制》,各单位进一步凝聚了思想认识,将加强协作配合,强化信息共享和执法司法衔接,推动《机制》落地生根,更好地保障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维护生态平衡。
开展美丽保护地(含湿地)调研
海龟湾只是惠东县湿地的重要一块,除此之外还包含400公顷的国际湿地,还有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的400公顷划为广东省重要湿地以及在稔山、黄埠、铁涌等设立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批复面积达533.30公顷。市、县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好招楼湿地公园规划面积526.2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525.55公顷。
实际上,惠东县早就意识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推出众多保护措施。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2020年,惠东县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惠东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考洲洋生态保护的决定》,从立法的角度来保护惠东湿地。
去年12月21日~22日,惠东县开展美丽保护地(含湿地)调研和规划工作。调研组一行先后到九龙峰林场、白马山森林公园、莲花山保护区、乌禽嶂森林公园、南木桥保护区、古田保护区、梁化林场等地,实地了解各保护地建设和管理情况,并与相关部门就惠东县美丽保护地(含湿地)规划建设展开交流和讨论。
未来,惠东县将把红树林保护和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和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界为湿地保护和社会合理利用加大投入,形成全社会关注湿地、保护湿地的氛围。同时,加快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使红树林管理工作走上轨道。
在此基础上,该县还将成立专门的湿地保护管理协调机构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沟通,科学合理开发湿地资源。不断总结红树林造林经验,提高红树林造林质量。加大管护以及执法和宣传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红树林的违法行为,巩固红树林造林成果。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通讯员宋继进 叶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