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在应聘岗位。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学生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上课。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惠州大力推动市政道路建设,不断织密城市路网,优化市民生活出行环境。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民生,用心用情用力破解就业、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难题,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生。
城镇新增就业7.8万人以上、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5万个、完成146个老旧小区改造、“见缝插绿”建成10个以上口袋公园、开展1503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一组组令人期待的数据,一项项情真意实的举措,聚焦改善民生质量,回应群众所需所盼,凸显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擦亮惠民之州品牌,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品质。
高质量推进教育发展
今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5万个
●报告内容:聚焦“增位提质”,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等学校新建、改(扩)建,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600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5万个。
现状:2022年,全市公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学位分别新增6400多个、7万个、2250个。市教育局扎实推进集团化办学和组团式帮扶,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阳光招生”政策,进一步规范高中、中职(技工)学校招生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成立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双减”工作和“六项管理”,扎实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全市7个县(区)均已制定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同时,构建了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全覆盖、全过程质量提升体系,教育教学成果稳步提升。
计划:接下来,全市教育系统将认真履行党的二十大赋予基础教育的崇高使命,以“增位提质”为中心,加快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差距。办好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产教融合,加快推动“一县(区)一公办中职学校”建设,扎实推进中高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同时,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心用情用力确保教育安全稳定,推动惠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让市委、市政府更加放心,让全市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
声音:“‘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孩子的书面家庭作业少了,有助于提高全面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多了。”市民黄敏的孩子目前读五年级,她认为学校安排的艺体、综合实践、劳动课程等素质教育课程也比以前多了,确实有利于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近年来我市学位供给逐年增加,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她希望新增公办教育学位,能惠及更多孩子,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也希望学校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保障孩子‘有学上’,还要‘上好学’”。
优化城市承载功能
今年计划开工改造182个老旧小区
●报告内容: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启动2~3个片区改造任务,开工182个、完成146个老旧小区改造。
现状: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是提升城市品质的一项民心工程。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我市已开工改造146个小区,涉及25463户、2721栋楼、254.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额完成去年省下达工作目标和市民生实事工作任务。
该负责人表示,为了更好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该局编制了《惠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2021—2025年)》,分析全市计划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现状,明确改造总体策略、目标任务以及重点改造内容与标准,分基础类、完善类和提升类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行动。同时,该局还联合市民政局组织各县(区)对老旧小区因地制宜确定养老、托育、停车、便民服务设施改造提升等“惠民空间”改造内容。
资金是推动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难点的一个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去年我市共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261.67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9911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625.72万元。同时,还鼓励各县区拓宽融资渠道,指导县区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券约2亿元,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
计划: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计划开工改造182个老旧小区,并将进一步完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提升改造质量和效果,形成工作亮点,提升居民获得感。
接下来,全市住建部门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统筹谋划推进片区联动改造,以用心用情的“绣花”功夫,使改造效益最大化、使百姓满意度最大化。同时,综合统筹重点片区的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加强老旧小区改造的科学谋划、集聚要素投放,实现改造一点、完善一片。
声音:惠城区江景新苑小区建成于2000年,有14栋楼、约874户居民,建筑面积约为9.65万平方米。自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对小区地面、楼栋外墙进行修缮,新建停车棚,实行雨污分流等等,通过一系列改造措施不断提升小区品质。“不但居住环境变好了,还新建停车棚等,我们出入更方便了。”看到江景新苑小区改造后的景象,住户张先生开心地说。
打通城乡流通“微循环”
建成10条以上市政道路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
●报告内容:加快构建中心城区“两环十射”进出城道路系统,建成鹿江沥北侧道路等10条以上市政道路,继续推进鹅城大桥、南山快速路建设,动工建设宏达路、水口大道北段改造工程,提升改造金罗大道。
现状:近年来,惠州大力推动市政道路建设,不断织密城市路网,优化市民生活出行环境。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按照“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的重要部署和“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助推交通网络提档升级,为惠州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去年,该中心扎实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建成演达五路等28条市政道路,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出行。
计划:记者从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了解到,今年要建成的鹿江沥北侧道路、赣深高铁惠州北站周边道路建设工程迎宾路(白石路至小金河大道段)等10条道路主要分布在江北、金山湖和水口三个片区,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惠城中心区交通路网,保障高铁北站周边道路通行顺畅,助力天安数码城等重点项目园区和惠州高质量发展。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该中心表示,将以一刻也等不得、一刻也慢不得的奋进精神认真谋划、迅速部署,实干担当,坚决实行“四个一”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集中智慧和力量研究解决好制约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老大难问题,优质高效推进鹿江沥北侧道路等10条市政道路早日完工通车,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提高市民通行效率。
声音:“随着一条条市政道路的建成开通,现在开车出门感觉通畅多了,没有以前那么堵了。”市民李先生深切感受到,家附近的道路特别是金龙快速路建成后,上班都变得高效多了,“希望惠州继续推进道路建设,进一步畅通交通路网。”
打造优美花园城市
“见缝插绿”建成10个以上口袋公园
●报告内容:推动实施城市立体绿化,严格规范城市树木迁移砍伐审批,“见缝插绿”建成10个以上口袋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以上。
现状:走在惠州街头,一个个造型小巧多样、景色清雅秀丽、游乐设施齐备的“口袋公园”引人瞩目。公园内,人们三五成群练舞、打太极,家长带着孩童在儿童游乐区嬉戏玩耍,一片欢声笑语……去年,惠城中心区完成建设10个“口袋公园”,以“见缝插绿、增绿提质”的改造方式,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观赏、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获得了附近居民的好评和点赞。
计划: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计划建设的10个“口袋公园”初步选址在惠城区小金口、桥西、江北、河南岸和金山湖等片区,统筹兼顾新旧城区分布和片区居民实际需求。
结合此前“口袋公园”建设经验,该中心将建立高效的全流程工作机制,多部门联动推动“口袋公园”建设;对建设条件成熟的区域优先推动建设,保障“口袋公园”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制定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总结建设经验,修订新建计划。另外,该中心将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不断优化选点、科学布置,高标准、精细化建设管理好“口袋公园”,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声音:市民张女士家与新开河桥头附近的“口袋公园”荷香园仅一路之隔,自从公园建成后,她经常带孩子去玩。“以前基本都是带孩子围着楼下商铺转,现在遛娃方便、舒服多了。”不少市民表示,现在一出家门就是公园,幸福感大大提升,希望惠州加快“口袋公园”建设步伐,让更多老百姓享受便利和乐趣。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今年计划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8万人以上
●报告内容:全面落实就业创业补贴政策,推动实施以工代赈,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8万人以上,促进就业困难人员0.25万人就业。
现状:近年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扎实推进重点企业服务工作,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新招聘模式,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行动,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职业技能补贴性培训力度,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1万人,城镇就业局势保持稳定。累计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7.17亿元,惠及企业约13万家;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905.35万元,惠及企业3980户,涉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19369名。全市已使用就业创业专项资金10804.5万元。全市共开展补贴性培训21739人次。
计划: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补贴政策,顶格实施各项助企政策,持续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三送”行动,强化企业用工保障,帮助企业减轻负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力以赴抓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提标升级惠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持续推进“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力争完成我市城镇新增就业7.8万人以上,促进就业困难人员0.25万人就业。
声音:刘培杰是2020届惠城区技工学校学生,很早就有创业的想法。他于2021年参加了惠州市人社局组织开展的免费创业培训课,学习了如何选择项目、组建团队、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去年7月,还未毕业的他,就和朋友在市区河南岸开了一家餐饮店。刘培杰表示,“虽然目前赚得不是很多,但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也算是实现了我的创业梦。”
织牢底线民生保障网
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报告内容:推进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长者服务之家)建设,开展1503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强化儿童福利、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增托位5000个,用有力的双手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现状:2022年,我市民政部门推动建成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3个、长者服务之家示范项目12个,满足社区老人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我市2020年开始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到2022年共完成改造1308户,切实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
在儿童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去年我市积极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将县区儿童福利机构(惠城区、惠阳区除外)集中供养儿童移交到市儿童福利院集中供养,72名儿童已经顺利完成集中安置工作。同时,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新格局初步形成,市、县区均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设立7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在乡镇(街道)设立了25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在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设置儿童督导员77名、儿童主任1325名,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工作体系,基本建立起纵向到底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
计划:下来,市民政部门将围绕街道全覆盖、乡镇覆盖率不低于60%的目标,通过新建、利用既有建筑改扩建、功能拓展等方式,推进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同时,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2023年完成1503户改造任务。
在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方面,2023年,我市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949元提高到2017元。同时,我市将推动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在完成儿童移交后,向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此外,还将加强举办镇(街)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培训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基层工作网络,推进镇(街)未成年保护工作站建设。
声音:“让长者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养老服务,是老人的期盼,也是我们作为子女的愿望。”市民倪女士表示,希望惠州能建设更多社区嵌入式的长者服务之家,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让长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精致的养老服务,并方便子女探视。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计划打造全省最大的陶瓷标本库房
●报告内容:举办2023年“海丝申遗城市联盟”联席大会,完成三官坑窑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建成中山公园府衙遗址展馆。
现状:近日,海丝史迹点惠州白马窑址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三官坑窑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圆满完成。这也意味着,白马窑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科学证据,惠州在古代制瓷业和“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也进一步明晰。
中山公园古代建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圆满结束,主要发现为明清时期惠州府署建筑基址,出土一批砖、瓦、石等建筑构件和陶、瓷器等重要文物标本。建筑基址结构清晰、保存情况较好,为研究惠州府治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岭南地区明清时期官式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计划:惠州将以2023年“海丝申遗城市联盟”联席大会为契机,讲深讲透讲好海丝故事、惠州故事,唤起全社会对海丝史迹保护的关注与支持,让惠州文化合作交流走进国际视野。如: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推动建设广东省考古标本库,打造全省最大的陶瓷标本库房,长远谋划建设惠州区域性明代仿龙泉青瓷窑址研究中心和白马窑考古遗址公园;在对白马窑明代窑业遗存开展持续考古工作的同时,依托白马窑址群出土文物资源,开展海丝全媒体宣传,通过召开一个发布会、出版一本考古图录、举办一个考古成果展览、开展一场研讨会,全方位向外推介白马窑遗址的价值,增强白马窑址的影响力。
另外,中山公园府衙遗址展馆的招标工作已经完成,展馆的建设工作将力争在今年完工。
声音:“惠州能够跻身海丝联盟城市之一,从侧面展示了白马窑在海丝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强禄表示,可通过走出去,在广东乃至海外举办白马窑瓷器展览和学术研讨会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惠州在海丝贸易体系和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涂坚 邱若蓉 陈春惠 骆国红 游璇钰 龚妍 香金群 通讯员林婷 罗杰 蔡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