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发改局抓规划强监测深调研,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发改担当”

今年力争固定资产投资600亿

2023年02月14日惠州日报惠城新闻
字号:T|T
    区发改局坚持市区一体,打造产业、布局项目,为惠城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积蓄核心力量。

区发改局坚持市区一体,打造产业、布局项目,为惠城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积蓄核心力量。

    政府投资项目不断改善民生增进福祉。(资料图片)

政府投资项目不断改善民生增进福祉。(资料图片)

新征程上,看惠城“发改担当”:推动产业规划落地,引导优质项目集聚发展、入园发展;扩大政府投资,引导有效投资,带动投资增长,积蓄经济发展后劲;牵头制定“828”行动方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惠民惠企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区发改局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此为行动指南和动力之源。围绕‘坚持市区一体,打造‘四个惠城’,全面建设一流中心区’目标,我们将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作主责主业,展现‘发改担当’。”惠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梁日洪说。

抓好规划为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

目前,省、市、区坚定了“制造业当家”的鲜明导向,区发改局如何在其中展现担当?梁日洪说,主要在抓规划、强监测、深调研等方面下功夫。

抓好规划,发展提质。惠城2022年GDP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市首个“千亿区”。惠城提出,2025年GDP达到1300亿元以上。梁日洪透露,今年将重点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对规划的实施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适当调整发展思路及目标,进一步加强工作谋划。

区发改局坚持市区一体,围绕《惠城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主动融入省、市的发展战略,在“双区”建设、“2+1”现代产业集群等重大战略布局中寻找机会,打造产业、布局项目,谋划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牢牢占据一席之地,为惠城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积蓄核心力量。

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全面营造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大抓经济工作氛围。区发改局重点加强经济指标监测调度,围绕GDP、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进行每周一梳理,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分析,做好经济分析“晴雨表”,提升经济工作能效。

深化调研,解难纾困。“今年,我们将就惠城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如何恢复和扩大消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开展专题调研,力争形成一批可操作、能落地、见效快的措施。”梁日洪说,区发改局牵头制定印发了优化营商环境“828”行动方案,接下来将以行动方案落地落实为抓手,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坚持“项目为王”,扩大政府投资引导有效投资

惠城省级高新园骨干路网基本成形,去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00亿元,园区发展势能迸发;乡村振兴风貌带串“盆景”成“风景”,精品村换新颜,带动村民致富……一个个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政府投资项目,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能更好激发民间资本活力,稳定社会资本预期,带动有效投资。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梁日洪说,今年将持续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通过扩大政府投资来引导有效投资,用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

“2022年共实施政府投资项目137宗,实际完成投资额约25.2亿元,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改善等公共事业提供有力支撑。”梁日洪介绍,今年要力争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站稳600亿元台阶,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合计占比达5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计划增长25%以上,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稳投资的“定盘星”“放大器”作用。

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就要进一步推动项目快落地即见效。为此,惠城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精细化管理,出台完善《惠城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工作;用活用好项目“摘牌即动工”“竣工即验收”“全链条信息平台”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争取“三年工程两年干”,推动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周文媚 钟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