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建成8个市级儿童友好示范点

惠州坚持“小步快走”方式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2023年02月22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提出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建设。我市正处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战略机遇期,记者从市妇儿工委办获悉,我市正编制《惠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将坚持“小步快走”的方式,稳步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高质量开展,为实施惠民之州品牌提升工程增彩添色。

打造儿童“四点半课堂”和议事平台

走进仲恺高新区斜下社区惠州市儿童友好示范点,明黄和牛油果绿的色调让空间倍显温馨。示范点重点打造儿童“四点半课堂”和儿童议事平台,通过设置儿童议事厅,选举儿童议事代表,畅通儿童参与渠道,鼓励儿童参与社区微议题。通过儿童服务活动开展、儿童参与队伍培育、儿童参与机制建设、儿童参与社区治理“四步走”,让儿童从“小家”走进社区“大家”,以儿童带动家庭,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助力城市社区品质化建设。

斜下社区惠州市儿童友好示范点是我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一个生动案例。我市多方面同步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目前已在全市各县(区)建成8个市级儿童友好示范点。

近年来,我市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等五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一定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基础。在推进社会政策友好方面,我市把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建设纳入《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要求,初绘儿童友好规划蓝图。在推进公共服务友好方面,扎实开展普惠托育服务,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开展托育机构创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优质服务示范点评审。在推进权利保障友好方面,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镇(街)儿童督导员77人、村(居)儿童主任1325名,实现全市1314个村(居)全覆盖。“十三五”期间累计服务残疾儿童康复及救助8423人次,残疾人康复服务率和辅具适配率走在全省前列。在推进成长空间友好方面,我市以城市空间适儿化、儿童安全出行、儿童人文参与空间为抓手,完成东江公园、滨江公园等改造,增设游乐、康体等设施,制定道路慢行系统维修改造计划,优化儿童安全出行体验。依托慈云图书馆、文化馆等阵地打造“童阅空间”“青少阅览室”等场所。在推进发展环境友好方面,我市持续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联动各界力量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主题普法宣传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在地化”

推动惠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打造幸福成长空间,是切实提升全市儿童和家庭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惠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提出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设置惠童友好、惠童健康、惠童家教、惠童托育、惠童安全、惠童关爱等六大重点项目,计划到2030年,全市建成1个儿童友好示范县(区)、10个儿童友好示范镇(街道)、20个儿童友好基地,大力实施儿童友好医院、学校、公园、图书馆、科技馆等建设项目,为儿童提供具有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开放性和公益性的活动场所,在惠州形成触手可及、便捷易得的儿童友好活动空间网。

在具体推进上,我市正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焦“儿童友好”核心要素和“一米高度看城市”工作视角,围绕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和发展环境“五个友好”维度,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编制《惠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同时,我市将坚持“小步快走”的方式,建立“试点”,分批推进建设,先行培育建设惠城区、惠城区横沥镇、惠东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首批省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县(区)、乡镇(街道);大胆创新、先行探索,结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基层社会治理,分批推进、系统推动各级儿童友好城市先行示范点建设和空间适儿化改造,实现儿童友好城市“在地化”。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谢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