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张琳。 朱近英。 王芳。 何雁辉。</p>](../../../pic/202303/08/01774416-324a-4f97-b34d-8e6a36fae29a.jpg.1)
张琳。 朱近英。 王芳。 何雁辉。
巾帼不让须眉,柔肩也担重任。在惠州高质量发展中,有一股力量不容忽视,那就是女企业家力量——“她力量”在各行各业中凝聚性爆发。她们正在不断突破自我,在商界崭露头角;她们紧跟时代步伐,一路劈波斩浪,为事业去拼搏,去承担风险,克服重重障碍,追求成功。“她”的奋斗,是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三八”国际妇女节,惠州日报社推出全媒体报道,挖掘女企业家创新创业的动人故事,彰显女企业家风采,解读企业成长密码。
张琳:把国际礼仪融入社交生活
广东中正翰林国文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琳专注于美的事业,二十余年来研究礼仪文化、从事礼仪教育,阅读中外人文,触摸中国礼仪文化跳动脉搏,致力用礼仪文化提升国民素质这一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在礼仪文化传播上开创一席之地。
自强自立,开创礼仪事业蓝海
20世纪90年代,20多岁的张琳和先生一起来到惠州白手起家,扶助先生的公司步入正轨后,作为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她也渴望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于是她创立了自己第一家公司——惠州舍宾女子俱乐部,帮助更多的女性做更美的自己。
张琳面容姣好,身材高挑,加之中国戏曲学院科班出身,举手投足优雅端庄。受朋友之邀,她为当时我市一著名房地产企业售楼人员作礼仪培训,“三天培训下来,整个团队形象气质显著提升。”正是这一次培训,无意中点燃她礼仪培训事业的灵感。之后,张琳的名气在惠州逐渐传开,银行、通信行业等国有企业纷纷邀请她作培训,“礼仪不仅可以让人更美更有涵养,还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她抓住了这片蓝海。
20多年前,这一行业没有多少可以参考的现成教材,她一边创业一边学习探索。为探索国际礼仪脉络及实操案例,她先后出访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为学习世界各地礼仪的精髓,教授于人,注重实操。她还结合我国国情,把国际礼仪规范融入我国的商务、服务及社交生活礼仪。凭着热爱、好学、勤奋,她慢慢成为这一行业的标杆之一,多年来,张琳为国内各大银行、企事业、大学等数千家单位近万人次进行礼仪培训。
初心如磐,向公众传播礼仪文化
打开惠州江北双子星大厦A座大楼顶楼大门,一座生活美学艺术体验馆展现在眼前,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还能领略多样的主题风格,体验各种形体及仪态课程的魅力。这里就像一个熔炉,会让人从谈吐礼仪、演讲风范到仪态调整,从珠宝服饰到自信养成,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和提升。
张琳展示着中国女企业家内外兼修的形象,而在礼仪文化这一行钻得越深,越发现它的重要性。“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学礼、懂礼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的必要条件。”张琳认为,“礼仪不是简单的一个手式、一个仪态,礼仪背后有深意的文化意蕴。”
张琳有“中国优秀女企业家”“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是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女企业家协会时尚创意专委会主任、广东省女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惠州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等。尽管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她从未忘记创业的初衷。使命在肩,初心如磐。她日复一日,奔波在弘扬礼仪文化的道路上,在抖音、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开设专栏,免费向公众传播礼仪文化;捐助山村小学,用阅读温暖点亮孩子们的童年……
朱近英:外柔内刚“多面手”
冠鸿科技(惠州)四维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博罗县湖镇镇,在煦暖春光里,公司厂区内的鞭炮花恣意绽放,这些花朵不是最娇媚的,却能热热闹闹地扮靓春光,就像这家化工企业的“一把手”——朱近英。听她谈起创业故事,才发现面前这个外柔内刚的女企业家,是事业和家庭的“多面手”,是新时代客家女性的写照,既美丽贤淑,又吃苦耐劳、聪慧勇敢。
转换跑道,跨入化工行业创业
2000年,25岁的朱近英初为人母,辞去待遇优厚、专业对口的工作,加入化工行业的团队,“那时候儿子刚出生不久,我想着时间更自由一些,可以陪伴孩子、照顾家庭。”一起共事几个月后,朋友认为她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己运作一个团队。拿着几年打工攒下的3万元本金,她踏上化工品贸易的创业之路,创立了冠鸿化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次,一位业务员从富士康拿回一块镁铝合金板,询问朱近英有没有办法进行表面处理。财会文秘专业的她对此也是一窍不通,但怀揣“全力帮客户解决问题”的质朴想法,找到了韩国的一家技术处理中心。
“镁合金具有质量轻、刚性好,导热和导电性能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汽车等产品。但镁合金同时存在耐腐蚀性能差、易氧化等缺点,而通过化学药剂的表面处理,就可以增强镁合金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朱近英说,正是因为看到这一技术的市场空白,她向韩国团队购买技术,聘请他们为技术顾问,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进行技术研发。经过反复攻关与试验,镁、铝合金表面处理化学药剂顺利投产,一举获得了富士康的订单。
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让朱近英一次次抓住机遇,在金属表面领域、处理剂领域不断深拓。朱近英的目光之后锁定3C产品(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三者的统称)、汽车涂料、PCB的沉铜化学品的处理,开启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业务范围逐步扩充,先后与世界级电脑、手机代工厂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去年企业的销售收入达2亿元。
深耕细作,奠定市场份额根基
抓住每一个市场机会,努力深耕做得最好,这是朱近英孜孜追求的。每一个新的领域都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我们比不上国际大企业有几亿元的研发投入,但我们一直很重视创新。”除了培养自己的团队外,朱近英还善于借助外力,她与多个国内高校实验室团队合作,进行课题研发创新。与优秀的团队合作,美美与共,共进共赢,使企业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领先市场。
朱近英善于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这为她赢得了市场。在为客户提供镁、铝合金表面处理化学药剂的过程中,发现客户喷涂后的不良品直接报废,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成本开支。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凭着一股韧劲,在技术团队的努力下,终于研发出不伤害镁、铝合金的剥漆剂,让喷涂后的不良产品,通过剥漆剂可以重新使用,节约了企业成本。正是这份细致,20多年来冠鸿科技都是富士康的合作单位。
这份骨子里的细腻温婉体现在她的时时处处。采访中,在厂区拍摄时,哪怕是对一线的包装工人,朱近英也会跟他们打招呼:“师傅,打扰你的工作了,我们来要拍些工作镜头。”
柔肩担责,守小家护大家
朱近英是独立自强的现代女性,却烙下客家女性贤惠的底色,她非常重视家庭和公益。“事业是我的一半,家庭是我的另一半,更为重要的一半。”从创业伊始,不管多忙碌,她一直坚持把孩子放在身边照顾,走到哪,孩子带到哪,工作以外的时间,她都选择陪伴家人。目前,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被世界名校伦敦大学录取硕博连读,女儿上了一所本科学校。
在打拼事业照顾好小家的同时,朱近英还不忘公益事业。她柔肩担责丹心不渝,多年捐资助学、关爱家乡长者,为家乡修桥铺路助力家乡建设……“我自己过得好了,应该为家乡为社会出一点力。”朱近英说。
谈到未来发展,朱近英胸有成竹:“公司引进了汽车涂料行业里国际顶尖技术的博士团队合作,从2021年底开始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研发新能源汽车涂料,把汽车涂料做到了国际水平,目前已经通过国内多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认证。”
王芳:
坚持制造业当家打造专精特新企业
提起天达塑胶制品(惠州)有限公司,大家可能稍显陌生。但在海外市场,它大有来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型商场里的各类咖啡杯、果盘、儿童玩具、办公文具等,很可能就来自天达塑胶。正因为在塑胶类家庭用品市场占有率领先,天达塑胶2021年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快速响应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走进位于惠阳秋长盛联科技园的天达塑胶,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繁忙,展厅内各式各样的咖啡杯、果盘、儿童玩具、办公文具等产品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天达塑胶董事长王芳笑着说:“我们一天仅塑胶原材料就要用掉80吨,每天出口20多个集装箱的产品。”
王芳介绍,天达塑胶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和生产塑胶餐具、塑胶家庭用品、塑胶日用品及儿童玩具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2017年,公司通过招商引资从深圳来惠州发展。如今,公司已经成长为惠州的出口大户。
“女性企业家具备独特温柔的一面,也有韧性和坚强的一面。”王芳告诉记者,2006年,她在深圳开启创业之旅,最开始有4台注塑机,一直发力数字化转型升级,逐步拓展化妆制品、家庭用品、印刷包装等上下游产业链,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大,现在拥有200多台注塑机。
在一般人看来,塑胶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但王芳有着自己的理解,坚持在塑胶这一细分领域做精做专。在她看来,天达塑胶凭借优秀的研发制造能力,形成规模效应,可以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这是一般小工厂难以做到的。“当客户有一些急单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响应,研发、开模、打样,依托高度自动化的产线大批量出货,以最短的时间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快速响应能力,正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在王芳的带领下,公司一直扎根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当家,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近年来每年实现30%左右的营收增长。
创新创业路上不断攻坚克难
过去几年的疫情给外贸型企业带来冲击。王芳回忆:“近两年我们过年期间都在加班加点,因为疫情期间,运输渠道、供应链紧张。有一段时间,我们的货物出不去,一直积压下去将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我们就趁着过年的那段时间,加班加点把货物运到国外客户手里。”
创新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这只是王芳一路攻坚克难的一个例子。“在创业初期,产品没有达到客户预期,我和团队没有气馁,不断提升,将每个环节都努力做到极致。”天达塑胶迅速成长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冲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王芳介绍,这几年,她把重心放在了建设自己的产业园上,沿着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布局,发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成立集团公司,在做好外贸的基础上,开拓国内市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区位优势明显,有着完善的产业链基础和优越的营商环境,未来发展潜力无限。”王芳希望带动更多优秀女性企业家来惠州发展,为惠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女企业家的力量。
何雁辉:
实干创业带领企业变身“小巨人”
走进惠州市正牌科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全自动化生产线上,一颗颗五颜六色的小开关和编码器在成批生产。在这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内,每一颗小小的编码器都蕴藏着大大的技术力量。在这背后,离不开公司创始人之一——惠州市正牌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雁辉多年来的奋斗打拼。
创业20余年,何雁辉以认真实干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刚柔并济,带领公司打造了行业内唯一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同时荣列惠州第一批被国家工信部授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刚柔并济带领企业发展壮大
何雁辉是湖南人,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便来到惠州,借助广东发达的电子行业,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坚定了在电子行业发展的信心。公司起步时只有十几人,后来发展到近千人的团队,至今公司生产的微动开关和编码器销量在行业内一直稳居第一,产品被罗技、松下、戴尔等知名品牌选用。
何雁辉坦言,在电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资金和人才问题是她面临的最大“拦路虎”。面对资金紧缺,她总是想方设法地开源节流。
“女性要管理企业,还要兼顾家庭,自然需要付出更多,但女性也有优势,心思细腻,性格柔软。”公司难招、难留高精尖人才,她就想方设法提高员工待遇,真诚对待每位员工,尽可能帮助员工解决各种困难。正因如此,一批20多年工龄的老员工至今还在公司奋战着。
以产品质量守护企业生命力
目前,惠州市正牌科电有限,是继日本ALPS、松下之后,中国第一家、全球第三家独立设计生产出鼠标滚轮编码器的公司。公司已申请国内、国际专利257项。何雁辉身上被赋予不少光环,比如中国女企协杰出创业女性、优秀常务理事、广东省优秀女企业家、惠州市优秀女企业家等。
看着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何雁辉谦虚地说,自己谈不上成功,只是每天认真、踏实地做事、诚恳待人,现在市场不断变化,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研发出新产品,注重高科技人才培养和建设,以产品质量守护企业的生命力。何雁辉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惠州营商环境优良,我们企业将坚定不移地守正创新、脚踏实地,为惠州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谢宝树 陈春惠 实习生欧斐婷 通讯员吕慧连
本版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张艺明 朱金赞 汤渝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