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惠州日报记者戴建 通讯员王润英
陈东明 张武军 苏倩
记者近日梳理全市各大交通站场客流数据发现,2月15日春运结束以来,各大交通站场客流不仅没有出现明显回落,反而持续保持高位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部分交通站场客流增长甚至超过200%。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疫情影响不断消退,许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大批项目开工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加快复苏,消费需求上涨,人气持续回归。
企业抢订单抓生产,项目招人员忙建设
2月3日,仲恺高新区10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90.63亿元;2月6日,博罗县183宗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总投资791亿元;2月20日,惠东县61宗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总投资1096.51亿元……进入2月份,我市一大批制造业项目相继动工投产,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号角。
项目开工建设,工人必不可少。对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出门远行首选是普速火车和长途客车,客流数据对此也有印证。据统计,2月16日至3月13日,惠州火车站共到达旅客205682人次,同比增长68810人次,增幅50.3%,到达旅客来自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等地,以务工客流为主。
春节假期,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惠州11个厂区全面开工,1400多名员工在生产线上过大年;大年初八,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开工,迅速从“过年模式”切换至“生产模式”;进入2月,惠州欣旺达新能源产业基地车流涌动、产线轰鸣,摩肩接踵的人群来回穿梭……
企业复工复产,员工持续回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历来是周边省份人员外出务工的首选地,身处大湾区的惠州也不例外。据统计,2月16日至3月13日,市汽车客运总站到达旅客2.23万人次,同比增长253.05%,与春运期间相比增长31.58%,省外旅客以广西、湖南等地为主。
企业抢订单抓生产,项目招人员忙建设,一幅幅充满活力的生产场景在车间里、工地上生动呈现,为惠州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外向型经济带动人员物资加速流动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惠州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深化与外部交流合作,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流动。高铁和机场让这种流动更加顺畅。
作为联通惠州中心城区与东莞、深圳的交通要道,赣深高铁在推动深圳都市圈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密集的客流就是最好的印证。经历了2022年疫情的反复延宕,赣深高铁惠州北站在2023年迎来客流的爆发性增长,这种势头从春运开始一直持续。据统计,2月16日至3月14日,惠州北站发送旅客104064人次,同比增长274%,到达旅客102266人次,同比增长268%。
惠州机场的客流也随着出行需求增加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据统计,春运过后,惠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63%,目前整体航班客座率达到七成。2023年夏秋航季(3月26日至10月28日)即将到来,惠州机场计划新增8条航线,预计开通45条航线,通航国内30个城市,其中省会城市达到22个。
可以预见,随着惠州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复航以来创造多项纪录的惠州机场将重新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旺盛烟火气带动莞惠城际客流增长
作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惠州的西湖景区、罗浮山、双月湾、水东街等景点和街区成为游客打卡胜地。据统计,仅2月18、19日,惠州西湖景区接待游客就超过7.5万人。每到周末,祝屋巷的民宿房间基本爆满,每个夜晚,灯火辉煌的水东街人头攒动……
旺盛的烟火气也带动了莞惠城际客流增长。大年初一、初二,西湖东站在全线各站中连续2天客流量最大。春节期间,西湖东站客流连续6天保持在每天3000人左右的高位,同比增长约330%。据统计,2月16日至3月13日,莞惠城际全线到发旅客76.4万人次,发送、到达均为38.2万人次;日均到发旅客2.94万人次,同比增长110%,比春运期间增长20%。
目前,莞惠城际周末客流比日常增长90%,以春游和探亲访友为主。其中,客流量较大的西湖东站以旅游和购物客流为主,陈江南站以外来务工客流为主。为了应对持续增长的客流,3月1日起,莞惠城际增开8列动车组,每天开行动车组达到53列。
流动蕴含着活力,流动也创造价值。凭借着美丽的自然风光、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配套,惠州正吸引各类人才“聚惠”,助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