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闲逛城里的超市,见柑橘大量上市,红的黄的,圆的扁的,目不暇接。恍惚间,我想起家乡漫山遍野的桔树,每一棵挂着红光满面的桔子,而在熙熙攘攘的圩镇上,沿街摆着年桔地摊,一筐又一筐,一堆又一堆,仿佛凑着赶集买年货的人的热闹。同一种水果一年四季都有,味道大多寡淡,食之无味。久居城垣的我,每到年关时节便想起家乡的年桔。那份桔香和酸爽,使我钟情,成为割舍不去的记忆。
桔,为“橘”的俗体字,已经被今人习惯使用。岭南大地,自古河汊纵横,古木参天,苍苍莽莽间,见柑桔之木,每岁挂果,南人食之,大快朵颐。《晏子春秋》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说明橘,亦即桔,乃南方特产。中国第一部地区性物产专志《异物志》,由东汉番禺人杨孚编写,描述当时岭南柑桔生产情况,“桔为树,白华而赤实,皮既馨香,里又有善味。交趾有桔官一人,秩三百石,主岁贡御桔。”桔官,是专门负责柑桔进贡事务的官员,设置此官,可见当时岭南柑桔生产的繁荣。清代初期屈大君《广东新语》亦有讲到,“吾粤多橘柚园,汉武帝时,交趾有橘官长一人,秩一百石,其民谓之橘籍,岁以甘橘进御。”彼时,“东野贡落疏之文瓜,南浦上黄甘之华橘”,盛况空前。
家乡地处粤中龙门,土壤肥沃,常年雨水充沛,所种植年桔为岭南的传统佳果,以色、香、味俱佳而驰名,大小均匀,果皮鲜艳,纹质细腻,皮不粘肉,果肉汁多化渣,味道甜酸适中,香味浓郁。编修于三百六十多年前的清康熙《龙门县志》,已有种桔记载,可见其种植历史悠久。今天,依然有近百株百年以上树龄的年桔树分布在增江两岸的磅礴万山中,每年挂果压枝头。相关数据显示,发展至今天,龙门年桔种植面积约九万亩,生产了全国八成以上的年桔,并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膺“中国年桔之乡”之美誉。
龙门年桔留树保鲜时间长,春节前一段时间开始成熟,可留树保鲜三个月左右,因此采收期较长,即使经过春节的采摘高峰,到春季末期,龙门年桔挂果树上会呈现出花果并茂的景象,非常罕见。
当然,广东人凡事讲好意头。人们采收年桔时,常常带绿叶两片,取其好意,故又名叶桔、小叶桔。年桔也因成熟于春节前后得名“年桔”,寓意“大吉大利”“吉祥如意”。年桔承载的良风美俗,让它成为人们欢度春节、馈赠亲友、厅堂摆设的应节必备佳果。结婚喜宴、小孩上灯、年初二回娘家等场合,年桔也是必不可少的,或摆设或装饰,或送礼或“回篮仔”(回礼),一个个年桔,见证和增色人们的人生特殊时刻。我人生中出现的这些场合,也大抵离不开桔香的萦绕。北方人说瑞雪兆丰年,而南方人相信,红火的年桔征兆着红火生活。
年桔除了是寓意美好的水果,还可以入药,可谓全身是宝。根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桔子具有化痰止咳、健胃解酒等功效,这是它长盛不衰的根源之一。龙门路溪的惠州非凡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近年用煎烘工艺的古法将龙门年桔鲜果“中药化”,十斤鲜果仅得一斤陈桔,可当茶饮,也可当小吃,具有化痰止咳、利肺解酒等功效,且愈陈愈珍贵,产品价值随着年份增加而升值,类比新会陈皮。这种吸收古人智慧、推陈出新的做法,让年桔真正成为致富果。
龙门年桔,既有奇景又有灵性。冬春交替,桔乡岁岁红,果实离离,远近照映,着实令我陶醉,以致时常忆起,难以忘怀。